太魯閣東西橫貫公路題匾解密 出自台灣當代書法家王壯為手書
中橫公路5月9日開通屆滿61週年,東端入口處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已成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地標,題匾上「東西橫貫公路」6字,經太管處委外調查終於解密,是出自台灣當代重要書法家王壯為手書。(記者王峻祺攝)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中橫公路5月9日開通屆滿61週年,東端入口處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已成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地標,題匾上「東西橫貫公路」6字,經太管處委外調查終於解密,是出自台灣當代重要書法家王壯為手書。另也盤點沿線碑刻調查,找回隱藏在山林間極具歷史意義的當代人文資產,並預計出書介紹。
太管處去年在中橫開通60週年時,委請書法大師杜忠誥、蕭世瓊等人組成研究團隊,執行中橫東段碑刻調查研究計畫,試著讓經歲月淘洗、藏身在公路沿線的名人碑刻重新被看見。
經為期1年調查,共盤點出天祥以東沿線計有碑23處、摩崖18處、題匾27處、楹聯7處。其中以楷書最多,共計34處;其次隸書計有22處,篆書則僅見於長春祠步道鐘樓中的舊銅鐘,另有數處是屬行書、草書。
太管處表示,東段沿線碑刻因歷史背景關係,撰文者或書寫者,皆為當時名重社稷人士或政府要員、文膽、軍功顯赫者、開國元老及書畫名家彭醇士、高逸鴻、梁寒操、丁念先、丁翼等人。
其中,中橫沿線碑刻,更出自多位著名書法家手寫,包括有草聖之稱的于右任、「隸聖」之稱丁念先、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的彭醇士及擅於晚明倪體的臺靜農等人,幾乎集結中橫開通前後時期的五院院長題字。
2005年被花蓮縣列為歷史建築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題匾「東西橫貫公路」6字,就是出自台灣當代重要書法家王壯為手書,當年他時任陳誠副總統的機要秘書及代筆工作,在一次偶然機緣下,為中橫留下名聞國際的牌樓題字。
太管處表示,不過受歲月風霜,沿線碑刻有3處因自然災害而消失或損毀,包括靳珩橋附近的「靳橋流芳」已消失匿跡,其次是相傳一代畫壇宗師張大千所留下的「鑑臺」,以及殘存於立霧溪畔的「溪畔水壩建壩誌文殘碑」。
太管處指出,太魯閣除有天成美景外,更有不同時代、族群先後在這片山林烙印下生命的軌跡,留下豐富且多元的人文資產,名人碑刻也是國家公園內當代重要資產,見證世紀歷史,歡迎民眾在遊賞自然生態美景之餘,駐足品味具時代意義的中橫碑刻。
太魯閣九曲洞步道山壁上刻有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梁寒操所提字的「九曲蟠龍」。(記者王峻祺攝)
2005年被花蓮縣列為歷史建築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題匾「東西橫貫公路」6字,出自台灣當代重要書法家王壯為手書。(記者王峻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