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果皮變黃金!廢棄咖啡果皮加工成低咖啡因飲品

    暨大團隊研究將淘汰不用的咖啡果皮製成低咖啡因且含有淡淡白甘蔗果香的咖啡果茶,讓果皮變黃金。(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提供)

    暨大團隊研究將淘汰不用的咖啡果皮製成低咖啡因且含有淡淡白甘蔗果香的咖啡果茶,讓果皮變黃金。(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提供)

    2021/05/03 18:20

    〔記者佟振國/南投報導〕國內咖啡栽種面積逐年增加,南投縣國姓鄉也是咖啡生產重鎮,但咖啡鮮果的果皮、果肉佔4成,成為棘手的農業廢棄物,但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研究團隊則是將果皮當原料,研發出不帶苦味,甚至風味甜美且略帶白甘蔗香的咖啡果茶,讓「果皮變黃金」。

    統計全台的咖啡栽培面積約1200公頃,單是國姓鄉就逾180公頃,面積、產量數一數二,一般咖啡鮮果採摘之後,無論製作工法不同,像是水洗、蜜處理或是日曬豆,均得先去除果皮與果肉,估計1顆咖啡鮮果的皮肉約佔4成,全台1年約可生產6000噸咖啡鮮果,去除的皮、肉即高達2400噸,過去絕大多數淪為農業廢棄物,易成為污染源,增加果農處理麻煩及環境負擔。

    暨大團隊則是透過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推動「水沙連產學攜手共學—地方產業與鄉村旅遊鏈結發展計畫」,以沒有施用農藥、化學肥料的咖啡果皮為原料,提煉萃取製成咖啡果茶,讓原本幾乎毫無用處的咖啡果皮創造經濟價值。

    暨大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特聘教授鄭健雄表示,研發出來的咖啡果茶咖啡因含量僅是普通咖啡的12%至25%,也沒有咖啡的苦味,口感反而接近略帶甜感的茶葉,散發出淡淡的白甘蔗果香,是享受咖啡風味的另一種方式,而且冷熱皆宜,希望咖啡果茶能為農民再開創市場與客群。

    暨大校長武東星也表示,咖啡果茶是化腐朽為神奇、將垃圾變黃金,成為農產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成功案例,暨大也會透過USR計畫,持續協助農民在咖啡品種、田間管理、後製加工、咖啡烘焙、品質鑑定等領域,讓咖啡產業更升級。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協助提升南投縣國姓鄉咖啡產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提供)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協助提升南投縣國姓鄉咖啡產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