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加入WHO實質意義 葉金川:學習製藥、疫苗與快篩知識

前衛生署長張博雅(左四)、涂醒哲(左三)、葉金川(右三)、楊志良(左二)、前衛福部長林奏延(左一)及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右二)等,13日共同簽署連署書手板,一同高呼「挺台灣加入WHO!500萬民意GO!」口號,共同推動全台各界連署加入WHO。(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武漢肺炎蔓延全球,台灣卻持續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拒於門外,許多民間團體紛紛發起聲援台灣加入WHO的活動,也讓外界好奇台灣加入後可以得到什麼實質幫助?前衛生署長、公衛學者葉金川表示,加入WHO能從先進國家學習製藥、疫苗與快篩的知識,而這些交流必須透過現場對談才能獲得,透過目前的視訊會議無法達到。
葉金川在衛生署長任內,於2009年代表我國以觀察員身分用「中華台北」名義赴瑞士日內瓦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對於世界衛生組織有第一手的觀察;葉金川今天受訪被問到我國參與WHO的必要性時表示,我國過去在對抗SARS時付出許多生命代價以及500億元學習到了教訓,加入WHO後,這些經驗可以給許多國家作為借鏡,同時我國也能夠從其他先進國家獲得製藥、疫苗與快篩的知識,他表示這些資訊「需在現場跟高手們對談」,用線上視訊的方式沒有辦法得到。
被問到我國目前以「台北」的名義的看法,葉金川表示,如果連「中華台北」都不滿意,那「台北」一定更不滿意,至於什麼是有尊嚴的加入?他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但以目前情況是不可能用台灣的名義加入,那應要設想一個底線,他認為「我思故我在」,參加方能夠表現台灣的醫療實力,這才是最重要的,這個才是尊嚴。
針對郵輪「鑽石公主號」疫情不斷惡化,葉金川指出目前的隔離方式是錯的,郵輪不是好的隔離場所,且不能在已經污染的場地隔離,可行的方式是應該將乘客移至陸地上的隔離所,或是撤離到另一艘乾淨的船上,甚至讓乘客的母國接回國隔離。
葉金川呼籲全民一起幫助疾管署擋住中國來的疫情,「這是每一個國民應該盡的義務」,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的疫情發生;至於中國疫情何時能夠趨緩?葉金川分析,從發病到檢驗、確診、醫療跟死亡,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目前中國新診斷的個案數應該是到高峰,現在應沒有新確診的病人,待醫療與死亡的階段過後,數字應該會往下掉,但他認為中國官方傳染病學專家鍾南山的「4月結束」的說法太樂觀了,他寄望6月因為氣候的改變,也許疫情會有比較樂觀的變化。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懶人包》傳染途徑、預防措施看這裡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