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短暫雨

臺北市 13-16 ℃

逾5成身障者看診出入困難 民團籲落實無障礙環境

民團籲醫療院所應落實無障礙環境,讓身障者就診更容易。(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提供)

民團籲醫療院所應落實無障礙環境,讓身障者就診更容易。(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提供)

2019/09/19 16:22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台灣醫療方便,許多地方三五步就一間診所,但是對身障者而言,卻不得其門而入!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針對81家醫療院所進行訪查,在診所部分,5成4的大門出入口不利身障者通行,7成6的廁所身障者難以利用;即便是醫院等級的機構,也有近2成未設置無障礙車位,若要檢查,近4成沒有提供可升降的儀器設備,聯盟呼籲,不要讓分級醫療措施變相懲罰身障者,應落實無障礙空間。

身心障礙聯盟與財團法人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由9位輪椅使用者擔任訪查員,以立意取樣的方式,探訪大台北地區的診所與醫院之無障礙環境與友善服務現況,共計調查50間診所與31間醫院,診所包含33間西醫、10間牙醫、7間中醫。

以診所的硬體設施來說,調查顯示,大門出入口的部分,僅有4成6能夠讓身障者進入,診所內部5成室內走廊尚能使電動輪椅通行,但有2成4卻不足以讓輪椅轉彎進入診間。候診與診療空間的部分,約有8成的服務台高度過高且無容膝空間,身障者難以靠近。在廁所方面,約有1成8不提供廁所給病患使用;若提供廁所,7成6為一般廁所,通往廁所的通道過窄、廁所前的門檻、推拉門、未設置扶手、內部空間無法供輪椅迴轉為常態,使得身障者或行動不便、衰弱老年人難以使用診所設置的廁所。

而在有法令規範的醫院部分,卻也有諸多未落實之處,調查指出,有近2成的醫院無設置無障礙停車位,且有一家醫院的無障礙廁所不合法規要求,而掛號、批價、領藥檯亦有1成6未有容膝空間;更經常被忽略的更衣與檢查空間、提供可升降的檢查儀器或診療設備,更是近4成無法供障礙者使用。

調查中也檢視了軟體的部分,其中診所較少提供友善服務,訪查中僅1成提供多元掛號管道(網路、傳真、line)、2成6提供聽障者筆談或手語翻譯等溝通服務;就算是醫院,也有1成3仍沒有無障礙掛號系統。調查中更提到,便利視障就診的「點字藥袋」,高達近6成8的醫院與9成8的診所仍然未提供此項服務。

身心障礙聯盟常務理事劉金鐘建議,診所提供無障礙出入口,可採購可攜式活動式斜坡板,不需要花大錢、也不需要大興土木;而友善廁所最基本設計就是門必須往外開,否則輪椅進去了、門卻無法關,此外,附加扶手也是必須的,至少老年人或拐杖族可以避免跌倒。

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洪心平則認為,無障礙不只是特定族群才使用得到,也保障來診所患者的安全性。她強調既然政府力推分級醫療,不希望大家往大醫院跑,基層診所就要讓身心障礙者真的可以使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