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賣局」是這樣子來的! 台圖特展揭秘
國立台灣圖書館舉辦「統治者的煉金術─館藏舊籍專賣類書展」。(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台灣菸酒公司」的前身是「台灣菸酒公賣局」,公賣局是沿襲日治時期的「專賣」(或稱「公賣」),是政府為籌措財源等目的,將菸酒、鹽、樟腦,甚至鴉片等特定物資公營獨占的制度,國立台灣圖書館選擇1899年台灣樟腦、食鹽被總督府收入專賣事業迄今120周年,今天起至8月11日舉辦「統治者的煉金術─館藏舊籍專賣類書展」,展出館藏中的專賣類珍貴史料。
還記得台灣菸酒公賣的年代嗎?巷口雜貨店掛著公賣局菸酒零售商的白色圓形鐵牌,是不是讓大家覺得分外親切?
台圖「台灣學研究中心」編審蔡蕙頻說,1895年日本開始統治台灣,初期治安不穩,基礎建設待舉,財源困窘,日本本國每年投入大量的經費經營台灣,直到後藤新平就任民政長官後,在台推動專賣事業,台灣財政窘境逐漸獲得改善。
蔡蕙頻說,日本殖民統治期間,台灣總督府陸續將鴉片、鹽、樟腦、菸草、酒精、石油、火柴、度量衡及鹽滷汁等10項物資收為專賣,並透過「賣捌人制度」(特許零售商)來拉攏地方士紳,穩固統治基礎,足見專賣制度對台灣統治的深遠影響。
特展還展出曾任台灣總督府專賣局長、日人池田幸甚家族提供的珍貴照片,池田幸甚是日本新潟縣人,1908年來台,1914年擔任總督府專賣局事務官,1921年升任專賣局長,他是推動酒類在1922年收歸專賣的靈魂人物,從策劃到實施,排除民間抗拒及重重困難,最終將酒納入專賣,總督府的財政因而獲得很大挹注,1923年,池田幸甚因病請辭,在1924年病逝於日本福岡。
日治時期民間販售香菸的情境照。(國立台灣圖書館提供)
池田幸甚一家人合照。(國立台灣圖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