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會從世界上消失? 台灣詩人:一旦存在心中便永恆
長青詩人吳晟,針對出版業不敢發行詩集、現代人不讀詩,他說:「讀者有問題,詩人也有問題。」大眾缺乏鑑賞能力、作者不夠貼近大眾情感經驗,是產業沒落的主因。(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期由李鍾碩主演的熱門韓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中,道出出版業的辛酸,劇中資深編輯欲出版詩集,因「營收不佳」遭拒,痛喊:「這樣下去,詩會從世界上消失的!」對此,有媒體採訪不同世代詩人和出版業者等,想以他們的眼光來看詩在台灣的價值與處境。
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高齡75歲的長青詩人吳晟,影響力橫跨三代。針對詩的現況,出版業不敢發行詩集、現代人不讀詩,他說:「讀者有問題,詩人也有問題」社會對文學教養不足,讓人們缺乏鑑賞能力;詩人又不親近大眾的情感經驗,讓人無法產生共鳴,交互影響之下導致整個產業的沒落。
詩人隱匿曾在淡水經營「有河Book」,在店內落地窗寫上與淡水河夕陽交互輝映的「玻璃詩」,令人印象深刻。惜於2017年10月歇業,引起文壇感嘆。她認為:「詩在多數人心中從不存在,然而一旦它存在了,便是永恆的。」青年詩人沈嘉悅也認為詩並不會輕易消失,他說現在詩集的銷量,相較5年前已經略有長進,這取決於當時期所流行的閱讀風格。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詩也逐漸轉移到社群媒體上散布,有志於分享詩之美的臉書粉絲專頁如「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晚安詩」等,青年詩人也開始創立自己的臉書粉絲專頁或IG帳號,如「潘柏霖 」、「徐佩芬」等。談到詩的意義,「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創辦人洪崇德表示:「詩的意義不是賺錢。」認為詩的寫作跟閱讀,是不被社會完全馴服、成為行屍走肉的抵抗。
曾經營「有河Book」的詩人隱匿認為:「詩在多數人心中從不存在,然而一旦它存在了,便是永恆的。」(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