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新陸蟹命名有洋蔥 「老猴」悼好友、「古氏」謝志工
老猴擬相手蟹。(李政璋提供)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宣布,在恆春半島再度發現新的2種真正樹棲性的陸蟹,而發現者李政璋為悼念陪他出生入死的好友「林老猴」,以及感謝當地護蟹志工「古清芳」的全力支持,命名完全不考慮自己,而是把兩種陸蟹命名為「古氏擬相手蟹」(Parasesarma kui)及「老猴擬相手蟹」(Parasesarma macaco);初步研究成果也已登上國際學術期刊「Zootaxa」。
全台灣總共有60多種陸蟹,若要觀察,其中約有50種都可在墾丁發現,可說是全世界的陸蟹寶庫,而這個數字,在墾管處補助研究生專題研究經費下,持續攀升。
多數陸蟹都是地棲性,過以往台灣真正屬於樹棲性的陸蟹只有2種,直到國立中山大學的博士班研究生李政璋3年前於港口溪及保力溪周邊水圳灌叢各發現1種樹棲型的擬相手蟹屬(Parasesarma)的陸蟹,經3年大規模標本檢視和研究後確認這兩種陸蟹是尚未被描述及命名的新種,這兩個專門爬樹的新種陸蟹,將臺灣的樹棲陸蟹種類增加到四種,見證墾丁陸蟹與棲息環境的多樣性。
「古氏」及「老猴」陸蟹的明顯特徵為腳趾頭非常短,讓整隻腳就像鉤子般的形態,因此更為方便把自己「鉤」樹幹,但為讓研究嚴謹,李政璋和新加坡大學及印尼科學院的分類學家合作3年,網羅非洲東岸與東亞、東南亞各地逾10個地區具有「短趾」形態的擬相手蟹標本,甚至更親赴這些陸蟹棲地觀察活體族群生態。
李政璋發現這群「短趾」陸蟹,經常快速的在樹幹上攀爬,再加上小而扁的身軀與細長的八隻腳,與常見蜘蛛若干神似,李與國外學者將這群陸蟹俗稱為「樹蜘蛛蟹」。經過大規模的標本檢視後發現,這群「樹蜘蛛蟹」在西太平洋一帶共有7種是尚未被描述與命名的新種,而更難能可貴的,其中2種竟分布在墾丁的港口溪與保力溪。
墾丁東岸的港口溪一直以來都是陸蟹天堂,新發現讓港口溪生物多樣性錦上添花;李政璋把港口溪的樹蜘蛛蟹命名為「古氏擬相手蟹」(Parasesarma kui),用於感謝港口村的男子古清芳,古清芳是墾丁國家公園護蟹志工,長期協助陸蟹調查多年,李將此蟹冠上其姓氏表彰他在台灣陸蟹研究上貢獻。
而在墾丁西岸的保力溪,除了古氏擬相手蟹之外,「老猴擬相手蟹」也穿梭其中,老猴蟹體型較小,常在樹枝間快速的攀爬與跳躍,就像猴子般,他依特性將其命名為「老猴擬相手蟹」(Parasesarma macaco)。而除學名macaco直譯中文應為「猴躍」,在論文的撰稿期間,與李政璋一同長期從事野外研究,在野外互相照看的好友「林老猴」,卻不幸於蘭嶼落海身亡,為悼念好友,李政璋都以「老猴」稱呼此蟹。
過去全世界具有這種「短趾」特徵的擬相手蟹就只有非洲東岸的瘦身擬相手蟹(Parasesarma leptosoma),短趾特徵的新的兩種陸蟹在墾丁被發現,讓墾丁堪稱是陸蟹天堂。
目前「老猴」、「古氏」的數量不算少,但只集中分布在港口溪和保力溪,且只居住於河口河岸的灌叢上,漲潮時潮水會淹沒到牠們的棲木,牠們會趁此時下降到水際線附近攝取水分與釋放幼苗。
這兩種陸蟹對河岸灌叢與河水的依賴非常高,但就在發現了這些種類後,牠們在保力溪棲息的灌叢就已有部分遭到砍伐,並整治成為水泥護岸,只剩下河口北岸的一小段區域還保留有原始的灌叢。
墾管處指出,港口溪與保力溪是生物研究者聖地,產出多篇世界級研究報告,更是多種候鳥於台灣少數的棲地,墾丁是多種珍貴的生物碩果僅存的棲息地,生物資源可帶來多種觀光資源,而河口與森林是這些生物在臺灣唯一的家,若是棲地消失將是台灣甚至全世界的損失。
老猴擬相手蟹。(李政璋提供)
古氏擬相手蟹。(李政璋提供)
古氏擬相手蟹。(李政璋提供)
古氏擬相手蟹在保力溪的棲息地之一。(墾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