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醫獎 醫界:為癌症治療開一扇大門
201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由美國免疫學家詹姆士·艾立遜(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摘下殊榮。(法新社)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諾貝爾生醫獎今日公布,由美國免疫學家詹姆士•艾立遜(James P. Allison)與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摘下殊榮,獲獎理由分別是發現免疫抑制因子CTLA-4與PD-1,進而發展出免疫療法為癌症治療帶來重大性突破,兩人也是唐獎首屆生技醫藥獎得主。
台北醫學大學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研究所副教授、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解釋,人體內有免疫T細胞可以對抗外來癌細胞,但為避免T細胞過度活化、攻擊自己的正常細胞引發自體免疫疾病,體內有調控機制,正是此次諾貝爾生醫獎發現的CTLA-4與PD-1。
不過,賴基銘說明,癌細胞非常聰明,可能會偽裝成T細胞的好朋友PD-L1,導致T細胞無法分辨敵友、展開攻擊,甚至與癌細胞握手言和,醫界稱為「死亡之握」,讓體內原有防禦功能頓然消失,但透過免疫治療藥物,可以阻斷雙方的結合,喚醒T細胞執行抗敵的任務,進而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目標,等於是為癌症治療開啟一扇大門。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侯明模也說明,近年免疫療法已運用在黑色素細胞癌、肺癌、泌尿道癌、腎細胞癌、淋巴癌、頭頸癌、肝癌等。
不過,賴基銘指出,目前免疫治療藥物只在約20%至25%癌症患者身上有療效,尤其PD-L1含量高,或是特定基因突變等情況,效果會較佳,未來合併化療、放療、標靶藥物或細胞療法將是新趨勢。
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認為,過去醫界對於免疫療法的效果仍不有確定性,但透過諾貝爾獎的肯定,相信有助於未來在相關治療的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