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遍地是黃金」 台北動物園河馬池清掃大公開

河馬滿心歡喜的品嚐新鮮牧草。(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河馬是愛泡水的動物,特別喜歡在水裡排便,還會用尾巴將糞便打散,以標示自己的領域範圍。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目前非洲動物區的河馬大水池裡住了9隻母河馬,每隻成年河馬一天排便量平均約6.6公斤,9月21日早上10點半,保育員將進行每月一次的大水池清理工作,遊客可以深刻地體會何謂「遍地是黃金」。
園方指出,河馬原棲息於非洲大草原,泡在水中藉由水的浮力,讓四肢免於長時間承受龐大體重的壓力,也能使皮膚常保濕潤;河馬換一次氣可潛水5分鐘以上,遊客常在黃濁色水中,看到牠們露出眼睛、耳朵和鼻孔。
保育員會趁著河馬們上岸進食清理大水池,台北市動物園表示,首先將污水全部排放掉,等水排空後,便能看到水池底部的地面,沉積了厚厚一層「黃金」;這些河馬糞便總重達數百公斤,還要駕駛「小山貓」鏟走,用高壓水柱將沖洗牆面與地面後再注入水。
園方表示,保育員每次清洗約1個半至2小時,有時河馬們還會擺出不耐等候的動作,面露無奈的表情;等候時有的個體會睡一覺,有的會耍小聰明,將自己的頭部放在別的河馬身上,別的河馬走開還會追上去耍賴「借放」,十分有趣。
等保育員清洗完畢後,河馬們等不及水位放滿,就會急著想要回到水中,下水後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趕緊排便標記領域,因此池水就算剛剛換新,通常不會透明清澈太久。園方表示,保育員觀察發現,相較於刷洗乾淨後的河馬大水池,河馬待在有自己糞便與味道的水裡,顯得更自在、更有安全感。

河馬愛泡在水中,只有吃飽才能吸引牠們上岸。(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頭好重哦!妳的大屁股借我靠一下!(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保育員用高壓水柱將牆面與地面沖洗乾淨。(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保育員駕駛「小山貓」將堆積如山的便便,一車一車鏟到專用的子母車內存放。(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