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平鎮「花甲阿伯」組獅鼓隊 消失30年客家獅重現

    平鎮客家獅文化消失近30年後重現!(記者許倬勛攝)

    平鎮客家獅文化消失近30年後重現!(記者許倬勛攝)

    2018/06/20 19:23

    〔記者許倬勛/桃園報導〕客家獅也叫作「開口獅」、「盒子獅」,有多種名稱,早期在平鎮地區,每逢過年、廟會,鄉親就會舞客家獅助陣,但這項文化隨農業社會結束消聲匿跡近30年,為讓傳統技藝復醒起來,在地耆老劉清雲組織獅隊,平均年齡超過60歲,每週2、5練習,期盼透過表演喚醒在地「後生」認同,將客家獅傳承下去。

    客家獅與常見的廣東(醒)獅有別,除了外表較樸素,獅口呈方形、開合時會發出聲響,另外,客家獅走路的步伐踩八卦七星、八卦圖形,強調低蹲姿勢,與醒獅的飛躍、直立等動作大為不同。

    劉清雲說,記得小時候農閒時,會和「厝邊」一練習客家獅,聯絡感情、鍛鍊體力之外,也是榮耀神明的一項重要技藝,隨著時代進步,客家獅從1980年代後逐漸式微,有感於此,決定和地方長者籌組客家獅團體,「找回過去的技藝及記憶」。

    劉清雲說,「安平鎮獅鼓隊」目前成員25人,平均年齡超過60歲,每週2、5晚上在平鎮區伯公廟前練習1到2小時。他說,客家獅表演需要大量體力,因此更希望年輕人可以加入,讓這項傳統得以傳承下去。

    桃園市議員劉仁照說,初見客家獅表演時相當震驚,經獅隊成員講述後,才得知這段寶貴歷史,希望未來地方舉辦活動時,能多邀請客家獅隊表演,讓民眾可貼近這項傳統,進而參與其中。

    平鎮客家獅文化消失近30年,在劉清雲等人奔走下,籌組一支平均年齡逾60歲的「老獅隊」。(記者許倬勛攝)

    平鎮客家獅文化消失近30年,在劉清雲等人奔走下,籌組一支平均年齡逾60歲的「老獅隊」。(記者許倬勛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