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研發!抗癌藥裝上開關 直達癌細胞
第一作者為中研院生醫所博士後研究員白宸睿(中),共同作者群為生醫所博士後研究員蘇昱誠(右)和研究員羅傅倫(左)等人。(記者簡惠茹攝)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緊緊鎖住、對症下藥」,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羅傅倫研究團隊開發出抗癌藥物的「化學開關」,能準確針對腫瘤放藥,實驗中86%小鼠的腫瘤都能完全治癒消失,研究今年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讓已經進行這項研究7年的團隊相當振奮,羅傅倫說,加上開關不但更安全,而且更有效。
治療癌症時往往是利用抗癌藥物作為治療方式,羅傅倫指出,傳統藥物製作方式是以奈米微脂體作為包覆的囊體,將治療癌細胞的小分子高毒性藥物放在裡面,但是往往在抵達腫瘤前,高毒性藥物就會洩漏出來,真的能成功遞送到腫瘤細胞的有效藥物劑量少之又少,而且洩漏出去的藥物更可能引發全身毒性。
為了讓藥物能準確又穩定的傳送到腫瘤本身,羅傅倫研究團隊以醣類設計出「化學開關」,加裝在抗癌藥物上,他指出,將開關連接上抗癌藥物,根據酸鹼值來開、關門,把高毒性的藥物緊緊鎖在微脂體內,由於裡面的鹼性環境,穩定保留藥物,直達癌細胞。
裝載抗癌藥物的微脂體進到癌細胞後,化學開關會被細胞內的酵素催化,釋放出抗癌藥物。文章第一作者白宸睿進行這項研究已經7年,他說,團隊以乳癌藥物作為實驗,身上長有1立方毫米大小的腫瘤的小鼠,8成6的小鼠腫瘤都消失了,剩下的小鼠腫瘤也明顯變小,除了完全治癒,更沒有明顯的毒性副作用,表示藥物直接對症下藥,抵達腫瘤後才釋放藥性。
共同作者蘇昱誠指出,對比傳統做法的抗癌藥,加上化學開關可以讓藥物更穩定保留在微脂體中,以高濃度的大腸癌藥物的延伸物「9AC藥」為例,傳統抗癌藥一天內就會漏掉9成高毒性藥物,在身體其他地方流竄,但是加上化學開關以後,7天內維持9成都不漏出,剩下的1成就算流出,也會被化學開關帶著走,經人體代謝到體外。
這項研究今年5月登上國際跨領域學術期刊排名前三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第一作者白宸睿是中研院生醫所博士後研究員,共同作者群為嘉南藥理大學教授呂玉玲、生醫所博士後研究員蘇昱誠和研究員羅傅倫等人。羅傅倫說,基本上這個化學開關可以安裝在任何抗癌藥物上,現在主要針對乳癌進行研究,接下來則會進一步對胰臟癌、大腸癌的抗癌藥物裝上開關,希望能降低化療藥的副作用,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奈米藥物。
中研院研究員羅傅倫(左)研究團隊開發抗癌藥物的開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記者簡惠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