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割後撿福壽螺真歹命? 農民:挖荸薺啦
荸薺採收期間常被誤認稻田收割後,為何還要去田裡撿福壽螺。(記者陳冠備攝)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這麼冷你們怎麼在撿福壽螺?農民阿伯:我們在挖荸薺啦!
時序冬季,一般農田已進入休耕期,而位在彰化埔鹽員鹿路上一處的農田,卻出現近百位農民排成一列不斷往田地掘土,他們挖出一顆顆黑黑圓圓錐狀的東西,像栗子又像福壽螺,引人好奇。周姓農民表示,這黑黑東西叫荸薺,有「地下水梨」之稱,適合作料理,不過採收很麻煩,耗費人力,而且6年才能種一次。
周姓農民說,荸薺又名馬薺、地梨,荸薺長在地下,莖成長膨脹為果肉,種植約5個月後就能採收,每年冬至過後為盛產期,荸薺草很像水稻稻梗,採收前必須先砍平,鋪滿農田常讓人誤認是收割了,所以常有民眾以為,稻子收割了為什麼我們還要辛苦撿福壽螺,其實都誤會了。
「荸薺很營養,6年才能種一次」,周姓農民表示,種植荸薺需大量施肥,採收後總有少數荸薺埋在土裡,這些都是未來種植作物最天然的養分,往往種植過荸薺的農田,需再過6年才會再輪種荸薺,不然會太營養而生長失調。
鐘姓稻農說,福壽螺生命力強韌,當牠發覺水田快沒水時,會先用薄膜把自己關起來,可維持6個月不吃不喝,等到下次插秧放水才會再跑出來,成為水稻殺手,慣行農法多會用藥引出,友善方式則會置放菜葉,引螺出土群聚再抓,很少會一一翻土撿福壽螺。
相關影音
周姓農民表示,荸薺長得圓黑黑又埋在土裡,採收時常被誤認在挖福壽螺。(記者陳冠備攝)
農民表示,荸薺埋在土裡,要一顆顆翻起,不是在挖福壽螺啦。(記者陳冠備攝)
荸薺長得圓圓黑黑外型有錐狀,裝在一起像栗子也像福壽螺,令路過者好奇。(記者陳冠備攝)
農民阿公拿耙子把深埋土裡的荸薺挖出來。(記者陳冠備攝)
每逢冬至過後是盛產荸薺的季節。(記者陳冠備攝)
荸薺有「地下水梨」之稱,卻常被誤人為在採收福壽螺。(記者陳冠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