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六堆首位終身貢獻獎 曾貴海返鄉開展
身為醫生也是佳冬詩人的曾貴海(前右2),今天回鄉開回顧展。(記者陳彥廷攝)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民國96開始客家事務委員會每年挑選對客家事務具貢獻的人士頒發「客家貢獻獎」,其中屬最高規格榮譽「終身貢獻」獎項,每年最多2位,不少年從缺,今年由前台灣社副社長曾貴海獲殊榮,也是首位客家六堆的「終身貢獻」得主,今天曾貴海的回顧展在佳冬張家商樓開展,曾貴海返鄉仍不改謙虛表示,希望盡力為客家、為社會、為這個時代和出生的地方做點事情。
佳冬素有「古蹟之鄉」美譽,六根庄(六根、佳冬村合稱)有楊家祖堂、西柵門、蕭家古厝3個古蹟及張家商樓1個歷史建築,更還有不少未登錄但極具文資潛力的資產;豐富人文造就仁心醫者,六根庄也有「醫師庄」別稱,曾貴海祖厝開始的500公尺街道,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出了25名醫師,附近的林氏家族至今則有70餘位醫師,曾貴海打趣說「回家沒看到醫生比較難」。
現年已72歲的曾貴海至今仍在高雄懸壺濟世不綴,醫人更要醫心,他熱愛用筆創作,用詩詞療癒人心,不僅成立詩社還創辦雜誌推廣文學運動,他的文字間充滿真摯情感,關懷土地也促使他投入社會運動,除成為台灣社的副社長,自己故鄉的張家商樓倒塌,他更發起搶救行動,成功救回這個仍活生生在佳冬冬根路轉角的文史資源。
屏東縣府文化處配合科技部,為擁有豐富歷史人文的佳冬鄉打造成「活的博物館」,曾貴海的二十多本書手稿及社會運動經歷,還有歷來社區資產活化的影像、舊照片、詩詞、手稿和照片集,今天進駐張家商樓開展;茄冬文史協會理事長楊景謀並在古蹟群中帶客導覽專屬佳冬的小旅行,小朋友則是寫詩詞賽書法,相當熱鬧。
「終身貢獻獎要獻給佳冬」,曾貴海謙虛說,長久下來從文學開始,逐步進入古蹟維護和客家詩人的文學步道,從最貼近的地方作起,後來擴及竹田火車站改造,過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慢慢投入、奉獻,大家以個人名義出錢維持社造一定開銷,推動文化活動,現在結合學界,進入第四波的古蹟活化,打造景點解說牌,邀請所有人來體驗佳冬之美。
縣府文化處長吳錦發表示,有別於傳統硬體建設,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活的博物館」,而擁豐富史蹟的佳冬正是縣內最適合的地方,豐沛歷史紋理透過社造鮮明呈現,打造融入真實族群生活與社區的概念。
成功大學教授方世杰則表示,由成大、屏大、實踐等8所大學所組成的專業知識團隊,這1年來與在地合作辦理了「做福拜新丁」、「哈來佳冬賞元宵」、詩詞步道與週邊景觀新創與修復、文化景點看板設立、導覽課程培訓與曾醫師回顧展等,感謝屏東縣政府以及茄冬文史協會楊景謀理事長等地方熱心人士通力合作打造「活的博物館」典範。
縣府文化處表示,楊家祖堂則規劃為「佳冬老照片回顧展場」,遊客走逛張家商樓週邊街道,包括文學詩詞步道、西柵門、楊氏宗祠、蕭家古厝、楊友登醫院等,彷彿走入時光隧道一樣,客家族群生活在此鮮明呈現,整個展期到明年3月4日。
身為醫生也是佳冬詩人的曾貴海,今天回鄉開回顧展,茄冬文史協會則是帶導覽小旅行。(記者陳彥廷攝)
身為醫生也是佳冬詩人的曾貴海,六堆首位「終身奉獻獎」回鄉開回顧展,受到鄉親父老歡迎。(記者陳彥廷攝)
身為醫生也是佳冬詩人的曾貴海,六堆首位「終身奉獻獎」回鄉開回顧展,受到鄉親父老歡迎。(記者陳彥廷攝)
身為醫生也是佳冬詩人的曾貴海,六堆首位「終身奉獻獎」回鄉開回顧展,受到鄉親父老歡迎。(記者陳彥廷攝)
曾貴海的回顧展在張家商樓內開展。(記者陳彥廷攝)
曾貴海的回顧展在張家商樓內開展。(記者陳彥廷攝)
佳冬老照片暨曾貴海醫師回顧展在張家商樓內開展。(記者陳彥廷攝)
佳冬老照片暨曾貴海醫師回顧展在張家商樓內開展,小朋友則在詩詞步道旁的廳院比賽書法。(記者陳彥廷翻攝)
佳冬老照片暨曾貴海醫師回顧展在張家商樓內開展,右起縣府文化處長吳錦發、醫師曾貴海及文化處科長許朝欽。(記者陳彥廷翻攝)
佳冬鄉六根庄的詩人步道。(記者陳彥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