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被健保署指責濫用子宮鏡 長庚不服將申訴

健保署長李伯璋今天(19日)說明長庚子宮鏡濫用調查結果。(記者張嘉明攝)

健保署長李伯璋今天(19日)說明長庚子宮鏡濫用調查結果。(記者張嘉明攝)

2017/09/19 16:38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長庚醫院被爆有濫用子宮鏡做檢查疑慮,被健保署認定超過7成是「非必要檢查」;長庚醫院下午發布聲明表示,有請內、外部專家審核,都符合適應症,之後會備齊病例資料並提出申復。

健保署指出,審核了長庚醫院404件子宮鏡檢查,認定核減291件,並舉例有一名病人3年接受25次子宮鏡檢查,當中有20次是非必要檢查而核刪,且長庚的婦產科病患做子宮鏡檢查的數量高於其它醫學中心許多。

對此,長庚醫院則表示,這是一名41歲的病患在兩所醫學中心分別接受子宮腺肌瘤以及子宮肌瘤切除手術,術後發生嚴重的子宮腔沾粘,病人希望進行試管嬰兒,但因子宮腔嚴重沾黏,無法植入胚胎,因此到長庚就醫,利用子宮鏡進行分離沾黏治療,從前年年開始療程,由於治療過程中子宮內膜會反覆沾黏,必須重覆分離治療。

前後經過25次治療,病人的子宮腔才達到接近正常的空間,以進行胚胎植入,達成可以懷孕生育的希望。但因醫師在病歷上未詳細記載,以致在審核時被認為是非必要的檢查。

對於健保署和專家指稱,子宮鏡檢查前應先進行超音波檢查,長庚醫院表示,對子宮異常出血的病人也有依此原則處理,但有些患者已在其它醫院做過超音波檢查、或治療後仍出血的病人,則採子宮鏡檢查以排除超音波無法清楚看見的子宮內膜病變。

長庚醫院表示,健保初審醫師有不同的見解,誤以為長庚做非必要檢查比例偏高,之後會備齊所有的病歷以及相關文獻資料,提出申復。

長庚醫院聲明稿全文:

9月19日上午健保署召開記者會聲稱審核本院404件子宮鏡檢查,認定核減291件,並舉例有一名病人3年接受25次子宮鏡檢查,其中有20次被認定為非必要檢查而核減;另外也提到本院婦產科病人子宮鏡檢查高於其他醫學中心。

有關3年內子宮鏡檢查25次的病例,此係一位41歲的病人,在兩所醫學中心分別接受子宮腺肌瘤以及子宮肌瘤切除手術,術後發生嚴重的子宮腔沾粘,病人希望進行試管嬰兒,但因子宮腔嚴重沾黏,無法植入胚胎,所以來本院就醫,利用子宮鏡進行分離沾黏治療,從104年開始療程,由於治療過程中子宮內膜會反覆沾黏,必須重覆分離治療。前後經過25次治療,病人的子宮腔才達到接近正常的空間,以進行胚胎植入,達成可以懷孕生育的希望。惟因醫師在病歷上未詳細記載,以致在審核時被認為是非必要的檢查。

有關在本院多次子宮鏡檢查的病例,大部分為子宮腔沾黏或早期子宮內膜癌接受藥物治療以保留子宮生育功能的病人,因而需要進行多次子宮鏡檢查。子宮內膜癌是全國排名第一的婦科癌症,民國103年台灣新診斷子宮內膜癌有2,257人,其中林口長庚診斷了274人,佔12.1%。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是子宮內膜增生,如果早期發現,就有機會藥物治療,保留子宮生育機能,本院已有多例成功生育的案例。

針對記者會中多位專家指出,子宮鏡檢查前應先進行超音波檢查一事,本院對子宮異常出血的病人亦依此原則處理,但如已在他院做過超音波檢查或治療後仍出血的病人,則採子宮鏡檢查以排除超音波無法清楚看見的子宮內膜病變,目前文獻指出,子宮鏡檢查較超音波或子宮擴刮術能更準確地診斷子宮內膜病變。

林口長庚醫院為全國最早發展子宮鏡檢查的醫院之一,導入先進國家可在門診進行無須麻醉的子宮鏡檢查模式,病人可以同步看到檢查的過程,深獲病人的肯定,大幅提升醫療品質,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培養出優質子宮鏡團隊,並於2011年獲生策會SNQ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銀獎(亞洲第一),民眾慕名或透過醫療機構轉介的病人較多,所以檢查的病人數較他院為多。

事件發生後,本院立即啟動內外部專家雙重審查機制,初步審查結果都能符合適應症,但外部專家表示有部分案例應先進行超音波檢查,如發覺異常時才進行子宮鏡檢查,亦建議有外院超音波檢查者,應詳細記載於病歷。子宮鏡檢查是現代醫學進步的成果,不應以此單一事件否定子宮鏡的優點。至於健保初審醫師有不同的見解,誤以為本院非必要檢查比例偏高,本院會備齊所有的病歷以及相關文獻資料,提出申復,相信必能釐清事實真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