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人瑞巴鳳英 是台灣紅藜種源守護神
在巴鳳英(左)的堅持下,讓部落原生種紅藜種源得以延續,孫女張誌紜也循著祖母的腳步,返鄉推動紅藜產業。(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紅藜的營養價值經研究及報導後,價格不斷翻漲,在屏東的種植面積也持續擴大,但你知道台灣原生種的紅藜差點就消失了嗎!為了拓展紅藜產業,屏東縣政府攜手原鄉,在禮納里部落打造全國第1座紅藜故事館,守護著台灣紅藜的關鍵人物巴鳳英也特別現身,一起為「屏東紅藜故事館」揭幕。
身分證上年齡為96歲的巴鳳英,結婚時才報戶口,實際年齡早已破百歲,是目前三地門鄉青葉部落最高齡的長者,在她漫長的人生中,秉持著「有地就種」的原則,身為部落釀酒師的她,其實不知道紅藜有多少營養價值,只知道紅藜是釀小米酒的引子,所以堅守著父母的囑咐,在沒有人要種紅藜時,仍默默在山間延續台灣紅藜種源。
直到屏科大教授蔡碧仁找上門,從巴鳳英手中取得台灣紅藜原種進行研究,發佈紅藜營養價值研究後,原本乏人問津的紅藜身價開始飆漲,巴鳳英的孫女張誌紜也跟著辭去物理治療師工作,並號召家族返鄉,把家裡10公頃的地通通拿來種紅藜。
巴鳳英說,釀小米酒一定要用紅藜,沒有這個東西就沒辦法釀出好喝的小米酒,她一直知道紅藜很重要,她的爸爸媽媽告訴她,這是祖先留下的食物,要珍惜!
張誌紜說,祖母總是對她們說「紅藜養活了我們整個家族!」她以前總是不信,後來知道紅藜的營養價值後才知道祖母沒有騙人,每年祖母還會從收成的紅藜中精挑出下一次要播種種子,因為祖母的堅持,才沒讓這個部落原生種紅藜消失。
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說,過去脫殼紅藜每台斤約為200元,近年紅藜身價則漲了1倍,屏東在霧台、三地門、瑪家、春日、獅子等5個原鄉推展紅藜產業,面積將近100公頃,年產量約可達20萬噸,因為以友善農地的方式種植,無毒健康的紅藜常供不應求。
屏東紅藜故事館今天開幕,縣長潘孟安說,縣府積極與國內重量級的學術機構及研發單位合作,讓原鄉紅蔾種植生態化、環保化、科技化,近年獲得台啤、杜老爺等食品企業青睞,其中義美食品公司今年更以高於一般價契作認購10萬噸紅藜,故事館完整呈現紅藜從產到銷的過程,民眾除了可以更認識紅藜產業,也能在故事館內選購相關產品,透過串連周邊山川琉璃吊橋、茂管處、四大工坊等景點,就能來一趟文化知性旅遊。
屏東紅藜故事館今天揭牌開幕。(記者邱芷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