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大減 淡水河口「耙文蛤」景觀將成回憶
夏季淡水河口耙文蛤的漁民身影近年愈來愈少。(記者李雅雯攝)
〔記者李雅雯/新北報導〕淡水河口有「夏耙文蛤、冬撈鰻苗」的地方順口溜,描繪地方季節性漁民作業景觀;根據當地漁民觀察,近年來的野生文蛤數量卻是大量減少,蹤跡幾乎滅絕,想捕撈也撈不到了;淡水區漁會直言,「耙文蛤」景觀恐將慢慢地消失。
每年6到9月是淡水河口野生文蛤採收時節,近些年漁民作業的身影卻鮮少再見,文蛤捕撈量驟減,不敷出船成本,部分漁民索性轉而抓別的漁獲。
淡水區漁會總幹事吳永寬指出,野生文蛤數量近幾年少很多,當然還是有漁民在耙文蛤,不過少了很多,尤其最近中南部文蛤大量死亡,求大於供、價格上揚,較有動機去耙;不過整個產業幾乎不可能恢復過往樣子,野生文蛤數量少,很有可能最後就是看不到這樣的漁民作業景觀了。吳永寬表示,文蛤需要呼吸,沒了呼吸就會死亡,質疑石門水庫近年的排砂釀下游淤積,文蛤遭到覆蓋後因而死亡。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鄭學淵認為,漁民以經驗陳述野生文蛤數量減少,大多是「點」式的觀察,究竟是減少了多少,若無過往長期監測數據,確實也較難相比較;倘若確實大量減少,其原因恐也是錯綜複雜,需要長時間的科學研究才能釐清。
鄭學淵指出,水中的濁度確實有可能影響文蛤的呼吸;近幾年夏天的天氣炎熱,天氣一熱就導致溶氧量降低,這也是影響水中生物存活與否的原因;排砂不排除是其中的原因,不過其佔去原因中多少比例,尚待討論;究竟讓文蛤驟減的原因是什麼,成因很複雜,需要進一步地、長時間地觀測研究。
淡水河邊豎立耙文蛤的介紹告示牌;然而這項景觀恐將逐漸消失。(記者李雅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