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防毒蛇 應避開3時段
醫師提醒,3、4月正是毒蛇頻繁出沒的季節,提醒民眾前往山區時除了別在蛇出沒的地方逗留,也應避開毒蛇活躍的時間點,包括日出、夜間、下雨過後。圖為百步蛇。(資料照,記者花孟璟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清明連假前往山區掃墓、郊遊,千萬要當心蛇類的出沒;疾管署防疫醫師表示,3、4月正是毒蛇頻繁出沒的季節,提醒民眾除了別在蛇出沒的地方逗留,也應避開毒蛇活躍的時間點,包括日出、夜間、下雨過後。
《中央社》報導,疾管署防疫醫師黃頌恩指出,台灣常見的毒蛇可按照蛇毒的毒性分為3大類,包括具有「神經性蛇毒」的雨傘節、眼鏡蛇,具有「出血性蛇毒」的百步蛇、青竹絲、龜殼花,以及具有「混和性蛇毒」的鎖鏈蛇。
黃頌恩表示,不同的毒性會導致不同的症狀,「神經性蛇毒」的受傷部位不會有嚴重的腫痛,但可能出現眼皮下垂、瞳孔放大、吞嚥困難、全身無力、呼吸衰竭等症狀;「出血性蛇毒」的傷口會紅、腫、痛,還會有腸胃道出血或血尿;「混和性蛇毒」的咬傷部位會出現淤血、腫脹,並可能引發全身性出血及腎衰竭。
黃頌恩提醒,萬一被毒蛇咬傷,千萬不要用口吸毒液、敷藥草、切開傷口,甚至吃蛇膽,這些都是錯誤的偏方,恐延誤治療;正確的方法是保持鎮定,記住毒蛇的形狀、顏色、特徵,移除肢體上的束縛物包括戒指、手環等,用有彈性的衣物包紮傷口,讓傷口低於心臟,儘速送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