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待產」 北市流浪動物大型認養活動「難產」
「台北市貓犬學校」飼主攜犬「響片訓練」免費體驗。(動保處提供)
〔記者聶瑋齡/台北報導〕《動物保護法》修法後「零撲殺」政策今年正式上路,動物收容所的流浪貓、犬人道處理全台停止,北市在政策上路前2年,已提前實施零撲殺,透過「源頭減量、改善收容、多元認養」的配套作法,降低流浪貓、犬問題。北市動保處為提升認養率,日前承諾2017年會舉辦大型認養活動,至今因招標案尚未完成仍未舉辦,進度落後。
針對北市犬隻控制機制,動保處處長嚴一峯表示,動保處將舉辦大型認養活動,但因現在廠商招標的流程還沒完成,預計今年3、4月才會執行。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則認為,舉辦大型認養活動效益不大,應多點設置愛心小站,讓民間團體輪流有場地辦認養活動。
嚴一峯說,現貓犬激增,動物收容僅是處理流浪貓、犬問題的末端手段,根本改善在源頭管理,如提高現行3萬至15萬的棄養罰金與檢舉獎金,棄養罰鍰的百分之30至50給檢舉的民眾,但實施日期未定。
至於動物收容所的管理,嚴一峯說,目前朝向捕捉會追逐與攻擊人、車的犬隻,降低捕捉數量,並說這些浪犬的個性與捍衛力比較強,適合擔任工作犬、「校園犬」或保全的工作,未來捕捉後將會由兩位訓練師訓練。
對於解決流浪貓、犬,動保處所祭出的方案,朱增宏認為,提高罰金對降低棄養率沒有幫助,只會讓小動物置身於「更險惡的地方」,飼主只會丟到更山裡面,與其這樣不如送到公部門。至於矯正狗的行為擔任工作犬,執行長認為,或許工廠晚上需要有人顧,倒不是校園,但領養的狗跟人都需要上課,因為狗聽訓練師的,卻不一定聽從領養人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