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早西洋教堂將拆除 地方籲保存

楠梓基督教長老教會(記者蔡清華攝)
〔記者蔡清華/高雄報導〕有87年歷史的楠梓基督教長老教會,保留了「16星焚而不燬」標誌、王冠牧師樓等台灣獨一無二的教堂建築特色,但教會計劃拆除重建,地方文史工作者直呼可惜,文化局已派員了解。高雄市最古早的西洋教堂,
楠梓文史工作者林勝童表示,楠梓基督教長老教會建於民國18年、昭和3年,比高雄市最知名的玫瑰聖母教堂還要早兩年建造,教堂最初設在橋頭,後來遷移至當時熱鬧市集楠梓街,也就是現在的位址。
林勝童說,早期西洋教會部份教義與台灣在地傳統信仰相違背,如不奉祀祖先、不焚香祭拜等,傳教十分艱辛,甚至遭潑糞攻訐毀謗,但信眾仍不沮喪,反而更積極推廣教義,終在1929年完成當時高雄最具規模的教堂。
據成功大學教授傅朝卿表示,楠梓基督教長老教會屬埃及型式的建築,融合現代與古典的巴洛克風格,外觀簡潔卻又不失莊嚴。
林勝童說,教堂最特別的是正上方16顆星「焚而不燬」的標誌,有別於其他教堂的12顆星星排列,此源自舊約聖經出埃及記隱含12支派代表,不知是當時匠師無心之過,或是另有其他義涵頗耐人尋味。此外,後方的牧師樓屋頂上方山牆彷若一頂西洋國王的王冠,這在台灣可說絕無僅有。
教會表示,重建計劃是經過教會長期的評估,經長老教團合議討論,再經由全會會員所做的決定,教堂設施已不符使用,樓梯陡峭讓許多年長的教友很不方便,對於各方的關心均予尊重。

王冠牧師樓(記者蔡清華攝)

16顆星「焚而不燬」的標誌(記者蔡清華攝)

教堂簡樸的內部陳設。(記者蔡清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