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特南女」發文變國文考題 學生直呼:太酷了

林皇德出題活潑生活化,導入時事議題。 (記者黃文鍠攝)
〔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台南一中最近剛結束期中考,在高三國文考題中,出現不少有別於傳統測驗的題目,出題老師林皇德結合時事,將台南女中學生在網路「黑特南女」的自省文引入試題,從多元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引起熱烈討論。
教改以來,國文科授課時數增減問題,一直引起社會熱烈討論,不少人還以「不夠實用」,抨擊國文科教學時數過長,在台南一中任教十餘年的林皇德以自身經驗分析,他表示,沒有理解國文在生活中的應用,才會出現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也因此,他在授課時,就常引生活中實例與課文相對照,訓練學生多元思考,「就像丟一顆種子給學生,只要願意思考,古文也能發揮很大的力量」。
臉書風行以來,不少學校都在臉書成立「黑特」粉絲團,發文者透過匿名方式,表達對學校,甚至老師、同學的不滿,雖然讓人暢所欲言,但也引發不少風波。最近在「黑特南女」版,有同學對此提出反思,林皇德無意間發現該篇文章,結合⟪孟子⟫ ⟪知言與養氣章⟫作為考題。
林皇德指出,「黑特南女」該文檢視黑特版的言論,並分析言詞中隱含的是非、誠偽、得失,可說是一種「知言」的工夫。而發文者提到版上常出現「思想偏激、用字誇張話以致逐漸偏離事實,使人誤解,小事化大,使得衝突加深」,這可說是「邪辭,知其所離」,能看出發言者偏激而不符合證到的地方。
另外「以訛傳訛、以偏概全,人云亦云,事情只看表面,缺乏求證精神」,以及「一體是多面的,卻總是執著於某一點糾結不已」,這都是「詖辭,知其所蔽」,能看出發言者具有偏執一端,遮蔽不明的一面。透過古今對照,其實能發現,古文智慧對處理現實問題有啟發與幫助。
這樣有趣的出題方式,不但沒有受到學生質疑,林皇德發現,其實絕大多數同學都答對了,還有學生把試題轉貼到網路,直呼「太酷了」。

黑特南女內容成為南一中考題,引起學生討論 (記者黃文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