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榮:杜鵑恐轉中颱 花東、中南部可賞月
氣象局預測路徑,但氣象學者吳德榮提醒,仍有不確定性。(氣象局提供)
〔記者黃立翔/台北報導〕氣象局前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在專欄上提到,今天凌晨4點紅外線衛星圖顯示,「杜鵑」高低層分離的現象已消失,代表其已進入垂直風切比較小的區域,再加上其未來路徑附近的「海洋熱含量」(OHC)略微偏暖,有利於其未來持續增強,不排除有跨過「中颱」門檻的機率。
吳德榮說,「杜鵑」大致朝西北,再轉西北西,逐漸接近台灣,離得最遠的是在琉球附近迴轉(數量少代表機率低),離得近的則通過北部海面,甚至登陸台灣(數量多較密集代表機率較高)。
再以移速來分析,愈接近琉球附近的路徑,必須克服高壓的阻礙,移速較慢。愈接近台灣的路徑,受到北邊高壓的東風導引,移速較快。
「杜鵑」是否侵台?大家都關心,目前各國「潛勢預測圖」的演變,可以推斷「杜鵑」接近台灣的機率是在提高的,且不能排除通過台灣的機率。
吳德榮說,中秋夜「杜鵑」朝台灣接近,但仍有段距離,不過東北風水氣會增多,迎風面北部、東北部雲多有雨,不適合賞月。花東基本上仍可賞月,只是有時可能有一些外圍雲系飄入,有機率飄些零星短暫降雨,但影響不大。
中南部背風面賞月都是理想的。如果「杜鵑」將來的路徑是比較偏西,距離台灣愈近的,則移速比較快,下週一(28日)天氣的影響逐漸加劇。下週二(29日)逐漸遠離,影響由大轉小。
吳德榮補充,如果路徑比較偏西北,離台灣愈遠的,則移速就比較慢,其影響時間會較落後且相對較為輕微。不同路徑其所帶來的影響,差異還是很大的,所以大家還是要隨時注意最新資料的演變,才有辦法掌握未來天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