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不一定過動 學童注意力缺乏 家長須注意
吳四維醫師表示ADD患者因腦內多巴胺不足,導致專注力低落。(記者鄭鴻達攝)
〔記者鄭鴻達/苗栗報導〕民眾通常認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童,多會表現出不專心、衝動、坐不住、情緒和動作控制失調等狀況,但也屬於ADHD的注意力缺乏症(ADD)患者,因腦內多巴胺不足,會出現安靜、愛做白日夢、忘東忘西、難以維持專注等狀況,不若常見ADHD患者行為外顯,易被家長或老師忽略。
苗栗為恭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吳四維指出,ADHD在台盛行率約7%,分為注意力缺乏型(ADD)、過動衝動型及綜合型三類,其中混合型最常見,後二種患者在校因行為特殊,易成師長眼中頭痛人物,也因此較常被轉介治療而診斷出,但ADD患者因不太搗蛋,不易被家長及老師察覺,往往要到課業壓力變大導致憂鬱或焦躁,才會因求診被診斷出來。
吳四維表示,ADD患者因腦中多巴胺濃度低,難以專注在讀書、寫作業等較無聊的事務上,但容易被看漫畫、打電玩等即時回饋程度高的事吸引,根據研究發現,ADD患者網路成癮風險是一般人兩倍,且不專心症狀越嚴重,沉迷的時間會更長,嚴重影響課業,患者可透過藥物及行為治療逐漸改善。
吳四維收治的一名14歲ADD患者堯堯,在小一、小二時常有迷糊、忘東忘西的行為,上課極易因小事分心,致課業表現不佳,堯堯曾在考試時被手錶時間不準確轉移注意力,在調整完手錶後,考試也告結束,在經過4年耐心治療後,堯堯較以往能專注學習,課業表現也突飛猛進,在持續規律治療情況下,堯堯人緣與課業大幅改善。
堯堯的母親陳小姐表示,雖堯堯人際關係不錯,但相當迷糊且不專注,在擔任護士的小姑建議下,她帶堯堯就醫並被診斷出ADD,治療後明顯改善堯堯的注意力。陳小姐表示,不少家長有吃藥就是傷身觀念,或不太願意承認自己孩子有問題,卻因此延誤治療時機,且此症狀藥物有健保補助不致於負擔過重,家長不應輕忽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健康補給站:
一、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類型:
過動/衝動型、注意力缺乏型(ADD)、綜合型。
二、ADHD成因:患者腦內多巴胺分泌不足,或接受體少。
三、ADD孩童常見症狀:
(一)注意力短暫,無法專心聽別人說話
(二)做事虎頭蛇尾,無法按照指示完成工作
(三)容易分心,易受外來事物吸引注意力
(四)容易健忘,常忘記隨身日常用品或已答應的事物
四、治療方式:
(一)行為治療-協助孩子建立組織能力,建立正面態度,增強解決問題能力。
(二)藥物治療-補足ADD孩子缺乏的多巴胺,幫助孩子穩定專注、增強注意力。
(資料來源:為恭紀念醫院吳四維醫師)
吳四維醫師表示ADD患者因腦內多巴胺不足,導致專注力低落。(記者鄭鴻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