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枯水期 水利署啟動「人造雨」作業

水利署為增加水庫蓄水量,於昨晚在石門水庫實施人工增雨(俗稱人造雨),將該地區的雨量從前天的0.8毫米有效提升到今天的22.9毫米;圖為昨晚施放碘化鉀的情形,碘化鉀可在高空形成凝聚水氣的冰晶核。(圖:取自水利署官網)
〔記者蔡穎/台北報導〕台灣現進入枯水期,且全台有8處水情略微吃緊,水利署為增加水庫蓄水量,昨晚在石門水庫實施人工增雨(俗稱人造雨),將該地區的雨量從前天的0.8毫米有效提升到今天的22.9毫米;水利署表示,全台已設有19個人工增雨作業站,後續其他水庫只要大氣、水氣條件合適的話,就會進行人工增雨。
水利署主秘賴建信表示,由於近日北部、東北部、東半部皆有降雨機會,於昨日晚間9點左右在集水區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期待增加石門水庫蓄水量。
「以往我們都說人造雨,但在學術上面不是很恰當。」賴建信表示,大自然現象不太可能平白無故產生,但人類可以勉強在有降雨條件的狀況下,讓雨量有些增加;他表示,昨晚在石門水庫進行的人工增雨,是今年進入枯水期來第一次,除了將雨量從前天的0.8毫米有效提升到今天的22.9毫米,水庫入流量也從每天141萬噸提升到184萬噸。
賴建信說,目前全台已設有19個人工增雨作業站,後續其他水庫只要大氣、水氣條件合適的話,就會進行人工增雨;此外水利署也與國防部及空軍氣象聯隊保持密切聯繫,必要時將召開跨部會會議,協調空軍進行空中人工增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