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推恐龍蛋特展 讓民眾從蛋中看恐龍特性

科博館推恐龍蛋特展,讓民眾從蛋中看恐龍特性。(記者蘇孟娟攝)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恐龍展不稀奇,恐龍蛋展,可就前所未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中國浙江自然博物館合作,推出「恐龍蛋」為主題的特展,集合百餘顆來自白堊紀時期的恐龍蛋化石展出,包括有四十三公分長的暴龍蛋化石等,讓民眾一探恐龍世界的奧祕。
科博館指出,國內外有不少恐龍展,就是未曾有過鎖定「恐龍蛋」設計特展,這次跟恐龍化石產量豐盛的中國浙江自然博物館合作,引進138件蛋化石展出。
包括有暴龍、竊蛋龍、鴨嘴龍等恐龍蛋的化石,展出的化石最大者是暴龍蛋化石,約長43公分,另有小至2公分長1.5公分寬的蛋化石。
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金幸生指出,2公分大的化石並非恐龍化石,只是蛋化石的一種,讓觀眾了解大小差異。但中國曾發現小至4公分長的蛋化石,原本以為應是鳥類的蛋化石,結果鑑定後才發現是恐龍化石。
此外,從出土的恐龍蛋化石常發現同地區竟出現不同類的恐龍蛋,無論肉食或草食性恐龍也會毗鄰產蛋,金幸生說,從蛋的出土位置也可探究是否當時恐龍群均有尋找適宜的繁殖場所的特性,以利安全繁洐下一代。
另有疊高二層的蛋化石,科博館指出,可能與恐龍出現鳥類的習性,會返回原巢產蛋,或是恐龍媽媽群有志一同,選中相同條件的環境產蛋。
科博館指出,光從蛋的排列、分布等訊息就足以讓學術界研究恐龍生態,特展採售票展出,展到明年四月十五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