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二線城市競爭 中國非讓利

中國昨宣布擬開放南昌、昆明及重慶為首批來台中轉試點城市。(資料照)
〔記者黃立翔/台北報導〕中國昨宣布擬開放南昌、昆明及重慶為首批來台中轉試點城市,交通部昨表示,雙方磋商超過五年,於馬習會後才有重大進展;被視為較大獲利業者的長榮、華航則各表「樂觀其成」、「高度肯定」。但學者警告可能增加對中國的觀光依賴度,中國表面讓利施恩之餘,不可能沒有政治盤算;民航局官員坦言,中國利用中轉也可提升二線城市競爭力,是互利而非讓利。
交通部航政司司長陳進生說,中國國台辦宣布後,樂見「好的開始」,未來希望能更擴大開放,若真能全面開放,一年台灣就可能多五十萬名中轉旅客,商機更可觀。
陳進生說,中客來台中轉,國籍、外籍航空公司先蒙其利,飛機落地、維修也可望帶動機場及相關飛航服務業,旅行社也可透過中轉代理權擴大市場,原只辦兩岸旅遊的旅行社,也有可能因中轉延長航程到歐洲、美加。
華航表示,目前每週三班桃園飛南昌、每週兩班高雄飛南昌,另每週兩班高雄飛重慶,試點城市開放後,華航將可載運中客經台灣轉機赴北美、東南亞以及紐澳,長榮則建議試行階段增加航班,長榮桃園飛重慶每週二班,並與中國國際航空聯營桃園到重慶每週五班,高雄飛昆明每週二班。
有旅行業者則透露,台灣客早就在雲南、廣州轉機歐洲,中客中轉卻拖到現在,主要是中國一直想矮化台灣,不願中客使用入台證中轉,卻要台灣旅客使用台胞證在中國中轉,甚至提議「優化行路」,還提議能走直線,而非現有航道,開放二線城市,不過是因為中國一線城市的航線時間帶已很緊迫,中國利用台灣飛國外的航線優勢,也無形中增加其二線城市的競爭力,消除一線城市轉飛壓力。
大選前宣布 難逃做球批評
另有業者透露,其實去年兩岸雙方就已經往來多次實勘,以現有航班的空位中轉,隨時都可以上路,卻要選在馬習會後、台灣大選前宣布,難逃「做球」批評。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墀吉說,兩國旅客相互中轉原本是國際間再自然不過的互利模式,從短期來說,當然對台灣航空、觀光業者會有幫助,但長期來看,若中國對台灣有其他政治盤算,中轉的獲利不是自己創造、相互對等,而是「人家給的」,只會持續升高我們對中國觀光依賴程度,若不能解決中客一條龍的問題,樂觀之餘必須更加謹慎,畢竟中國表面讓利,背後不可能沒有政治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