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鋪陳馬習會 馬咎由自取

    馬習會大事紀。(製表:記者彭顯鈞)

    馬習會大事紀。(製表:記者彭顯鈞)

    2015/02/25 06:00

    記者彭顯鈞/特稿

    為了「歷史留名」,馬早在二○一二年連任後,就開始著手鋪陳「馬習會」。回顧這段過往,馬對中國的「政治需求」可說是照單全收,不惜撕毀自己的「政治承諾」,其實相當可議。

    二○一二年十一月中共召開十八大,習近平正式上台,開始對台灣加大「政治壓力」。十八大首拋「國家尚未統一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王毅當時是國台辦主任,特別強調就是「不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

    中國對馬英九高分貝喊話,馬也說了一套。二○一三年四月,馬突然首次公開宣示,不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完整呼應中國想要的「政治互信」。

    到了六月,馬藉著「吳習會」又拋出極具爭議的「馬七點」,第一次用「一中架構」呼應中國的「一中框架」,還加碼奉送「增強民族認同,祖先無從選擇」。

    馬對中國的呼應,等於把「一中各表」、「不統」、「台灣前途決定論」等曾經對台灣人民說過的承諾,全都拋在腦後。難怪習近平接下了「馬七點」,大加讚揚肯定,強調是「兩岸和平發展有重大進展」!

    一連串「政治叩頭」的動作做足了,二○一三年六月,「馬習會」字眼很恰巧地在媒體出現。馬團隊很早就設定目標,「馬習會」的舞台就是中國北京舉辦的APEC。

    中國對「馬習會」也不是沒有回應,早在二○一三年底之前,中方提出的建議方案不是北京APEC,而是「黨對黨模式」,歡迎「馬主席」登陸見「習總書記」;當時,中方甚至接受「金門」作為會見地點,一度讓馬非常興奮。

    黨政高層當時評估,可接受的方案為APEC國際場合、第三國,認為「黨對黨模式」沒有突破性,也存在極大的爭議性與後遺症,這也是馬在二○一三年底就公開宣布不以「黨主席」身分赴中的原因。

    然而,習近平只願以「黨對黨」規格見「馬主席」。馬的嘆息失望,在於他做了這麼多,習為何不能再多跨一步。

    「馬習會」終究夢碎,但問題來了:馬過去所做的種種「政治讓步」,台灣人民還沒認帳,中國早就笑納入袋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焦點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