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室內保持社交距離 無助防疫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在室內與他人保持1.8公尺社交距離,與距離18公尺所接觸到的病毒量是一樣的。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資料照,記者陽昕翰攝)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在室內與他人保持1.8公尺社交距離,與距離18公尺所接觸到的病毒量是一樣的。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資料照,記者陽昕翰攝)

    2021/04/28 05:30

    〔編譯黃靖媗/綜合報導〕要避免感染武漢肺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曾建議民眾在室內與他人保持六英尺(約一.八公尺)的社交距離。但一項經過同儕評審、廿七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指出,在室內與他人保持六英尺,對於降低染疫風險幾乎沒有幫助;病毒傳播與否,與空間內人數、是否配戴口罩、通風程度等因素更加相關。

    距離1.8公尺與18公尺接觸病毒量一樣

    麻省理工學院的應用數學教授巴贊特(Martin Bazant)與布希(John Bush)研發公式,估算健康者與確診者在同個空間內,暴露的病毒量多久會達到危險水平。公式考量了室內人數、空間大小、是否配戴口罩、通風方式,以及空間內人們的行動。

    研究指出,在某些環境中,無論人們是否保持六英尺的社交距離,病毒的暴露量都很高,病毒傳播與否,與空間內人數、是否配戴口罩、通風程度等因素更加相關。研究作者巴贊特甚至指出,在特定狀況下,與他人保持六英尺與六十英尺(約十八公尺),暴露的病毒量是一樣的。

    研究人員認為,CDC的規定是對新冠病毒的過時理解。在疫情爆發初期,普遍認為病毒是透過呼吸、打噴嚏、講話中的飛沫傳播。但新的證據顯示,病毒會附著在比飛沫輕的氣溶膠中,能持續懸浮在空氣中,傳播的距離也更遠。巴贊特認為,保持社交距離對防疫幫助不大,還會給人們錯誤的安全感;只要在同個環境內,無論相距多遠,每個人的風險都差不多。

    戴口罩、室內通風佳有助降低風險

    巴贊特補充,他們的研究假設空間內的空氣「充分混合」,若一名新冠病毒帶原者向前吐氣,離帶原者六英尺遠的人,仍然會比距離帶原者只有三英尺的人安全。

    這份研究並未針對室外傳播,但巴贊特認為,人類呼出的空氣通常比室外溫暖,會自然往上飄,除非室外空間相當擁擠,否則帶有病毒的空氣很快就被代換,在室外也沒必要維持六英尺社交距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