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卒入法 全民遭殃
衛福部長林奏延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將在4年內把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規範,每週有固定合理工時。(記者朱沛雄攝)
記者林惠琴/特稿
醫師納入勞基法,看似保障醫師勞動權益,但若僵化限縮醫師工時,醫院無論是人力不足、或是營運支出增加而轉嫁健保及病人,前者將衝擊民眾就醫品質,後者則要全民買單。
醫師爭取合理工時是對的方向,但相關配套措施要完善。衛福部口口聲聲說以不影響民眾就醫權益為優先,但短期就要補充大量醫師人力,素質及訓練是否足夠是一問題,而窮醫院、高風險科別只怕更難找到醫師,民眾就醫真能不受影響?
另外,醫師納入勞基法後,要補人力,要不關床,衛福部能要求醫院減少利潤而去負擔成本?也必是一大難題。
以先前改善護病比提升醫療品質為例,明明是要求院方要做,但卻還是傳出有醫院關床,而儘管不少醫院有盈餘,衛福部卻也得砸上百億元補助,結果還是屢屢傳出部分醫院聘用護理人員不增反減,錢未用在刀口上。醫師納入勞基法,衛福部勢必也得釋出補助方案安撫醫院,用全民的錢去補貼醫院營運,病人要看特定醫師,則恐得自掏腰包多付自費。
也因此,醫界出現醫師納入醫療法、或是勞基法另立醫療專章、量身規範的呼籲。
目前基層醫師要求納入勞基法保障勞權,主要是不信任衛福部「球員兼裁判」、擔心不能站在勞方、醫師立場去落實醫院勞檢。但其實透過醫療法規定合理工時,並導入勞基法相關保障,且針對違規醫院設有罰則,勞動檢查則由勞動部與衛福部共同建立檢查準則以確保勞權伸張,還是可有多種變通方式。
保障醫師合理勞動條件是必須支持的方向,但要如何因應醫療行業特性、也同時確保全民就醫權益及醫療品質,考驗政府能耐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