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分級醫療 可從「以價制量」下手
2016/08/08 06:00
〔記者吳亮儀、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研議加強推動「聯合診所」、「單科醫院」,以利落實分級醫療,醫界認為單科醫院「不是不行」,但數量要控管,對於聯合診所則是樂見其成,強調高齡社會來臨,老年人口疾病複雜,若是居家附近就提供多科會診服務,可望提升基層院所使用率。
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謝輝龍表示,「單科醫院」適合服務單一疾病族群,若數量太多,供過於求就會成為災難,至於「聯合診所」確實可行,畢竟一個要做髖關節手術的人,可能同時有心臟或其他器官病症,多科會診評估患者整體生理狀況再開刀較合宜,尤其國內人口老化速度很快,對於容易合併有多種慢性病的銀髮族來說,不只能夠就近就醫,所獲醫療品質也相對於單一科別院所更有保障。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美國、中國等地都有專科醫院,例如眼科、婦幼科等以器官系統為主,或例如癌症等以疾病導向的專科醫院。
應調整健保總額 讓資源均等
不過,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認為,不是把大醫院開在社區,就叫做社區醫療、分級醫療,而是要落實家庭醫師制度,以及調整健保總額等,讓資源均等,同時做好民眾宣導。他強調,很支持衛福部想做好任何有利於分級醫療的作法,但作法應該要經過實證、不是看了國外的案例,就想全盤移植過來,就可立竿見影,必須和醫界溝通後再行動。
長期推動分級醫療的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謝武吉也擔憂,相關政策難以解決大醫院壅塞問題,除非做好轉診制度和落實社區醫療網,強調使用者付費在分級醫療中是很重要的原則,例如沒經過轉診就到醫學中心看病或掛急診,就得自行負擔更高的掛號費,透過以價制量,才能落實分級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