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擋黨產條例 就等著下次再被當
日前立院會期最後一次院會,遭到國民黨杯葛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已列為臨時會首案。(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曾韋禎/特稿
立法院已決議將「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列第一會期第一次臨時會首案;在連開六日院會,且院會僅列黨產案與國營事業預算案下,「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在本次臨時會完成三讀立法,早是不可迴避的事實。
這已非國民黨說要或不要的問題,而是選擇要通過什麼樣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
黨產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政黨間的不公平競爭,重創民主價值。光國民黨拿黨產資助黨籍立委候選人的「帳面」數字,在淨值超過三百億元的馬英九時代,就能以每人三百萬元起跳,共資助二億八千萬元;沒黨產的民進黨僅能資助一千五百萬元,平均每人二十萬元,還有卅七人未獲黨任何捐贈。
然而在黨產淨值只剩百餘億元的朱立倫時代,竟能加碼六成資助黨籍立委候選人,每人五百萬元起跳,共資助四億五千萬元;沒黨產的民進黨仍僅資助不到一千五百萬元,平均每人二十二萬元,且有多達八成、共四十九人分文未得。
儘管國民黨一再宣稱黨產淨值不斷縮水,但拿來選舉、補助黨籍候選人,卻毫不手軟,反而愈是艱困,出手愈豪闊。難怪首度在野的國民黨,口口聲聲要重視經濟與民生法案,但只要一遇到黨產,就不惜癱瘓立法院議事,即便讓經濟與民生法案都動彈不得,也要力擋「不當黨產處理條例」。
但黨產還能發揮作用嗎?看此次獲贈七百萬元以上的十三人,全數落選。只要缺乏人民的支持與信任,國民黨即便守下再多的黨產,席次也只會日益縮水。
現任的國民黨立委們該好好思考,難道還要繼續護航黨產而讓這五、六百萬元的標籤貼到下次選戰嗎?那恐怕是未選先輸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