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桃園復興區藝術家彩繪壁畫 十足吸睛

藝術家葉淑錦在三民部落壁面展示,左側有三民蝙蝠洞、老教堂、東興宮和舞獅花布。(記者李容萍攝)

藝術家葉淑錦在三民部落壁面展示,左側有三民蝙蝠洞、老教堂、東興宮和舞獅花布。(記者李容萍攝)

2024/06/25 22:49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桃園市復興區長蘇佐璽去年11月補選上任,有感於區內泰雅族部落文化元素展示不足,今年2月啟動「彩繪泰雅部落亮點計畫」,與在地藝術家合作,在前山的三民、溪口、奎輝、高遶及後山卡拉創作出5幅彩繪壁畫,十足吸睛,訂26日上午10點30分,在復興區遊客服務中心舉行成果發表會。

蘇佐璽說,這5位藝術家,包括3位在地泰雅族藝術家呂淑芬、米路‧哈勇、楊佩璇,歷代家族都是部落工藝師的排灣族藝術黃皓哲,以及世居復興區的漢人葉淑錦參與設計,透過他們的創意與才華,美化部落空間,使復興區成為泰雅族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也鼓勵在地居民參與,這5個區域的壁畫從今年2月開始動工,期間遇到雨季和地震,最終繪畫團隊克服重重困難,順利於5月底完成。

葉淑錦在台7線12.7公里處(三民路段)展示三民蝙蝠洞、老教堂、東興宮和舞獅花布,象徵當地特殊景觀和多元文化,以及代表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如花卉、綠竹筍、柑橘和水蜜桃,配以鮮豔的色彩,展現文化多元和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

呂淑芬在溪口教會繪製牧羊圖,因基督教文化跟部落密不可分,在下溪口的壁面繪製日治時期大豹社事件,部落勇士於溪口台地抵抗日軍的英勇表現,畫面也呈現部落泰雅傳統織布的景象,傳達部落誓死保留泰雅傳統文化的精神。

「奎輝」在泰雅族語原意是獸角,早期中奎輝以農作為主,有許多水牛而得名;米路‧哈勇在奎輝派出所樓梯下方以融合漁獵、農作、狩獵三大主題的在地傳統文化背景,構圖也做一些空間讓經過遊客可以做互動合影。

高遶溪旁邊的高遶古圳步道,早期是泰雅族狩獵及出草的山徑,清朝時期此地開始有漢人移入,在日治時代做為治理前山蕃界的要道及取用飲用水的路徑,楊佩璇在高遶溪古圳步道廣場彩繪泰雅族人穿梭在山巒溪谷之間。

卡拉部落位處拉拉山,黃皓哲以線條來分割畫面,運用色塊的深淺堆疊出空間的層次感,在入口壁面呈現部落的狩獵文化及山林間動物、泰雅傳統服飾圖騰及在地竹筍和水蜜桃。

藝術家呂淑芬(後左2)在下溪口壁面繪製日治時期的大豹社事件,圖右2為區長蘇佐璽。(記者李容萍攝)

藝術家呂淑芬(後左2)在下溪口壁面繪製日治時期的大豹社事件,圖右2為區長蘇佐璽。(記者李容萍攝)

藝術家楊佩璇在高遶溪古圳步道廣場,彩繪泰雅族人穿梭山巒溪谷之間。(記者李容萍攝)

藝術家楊佩璇在高遶溪古圳步道廣場,彩繪泰雅族人穿梭山巒溪谷之間。(記者李容萍攝)

藝術家米路‧哈勇(右)在奎輝派出所楼梯下方,以融合漁獵、農作、狩獵主題創作,並預留構圖讓遊客可以與畫作互動合影。(記者李容萍攝)

藝術家米路‧哈勇(右)在奎輝派出所楼梯下方,以融合漁獵、農作、狩獵主題創作,並預留構圖讓遊客可以與畫作互動合影。(記者李容萍攝)

藝術家黃皓哲在卡拉部落入口壁面,呈現部落的狩獵文化及山林間動物、泰雅傳統服飾的圖騰。(記者李容萍攝)

藝術家黃皓哲在卡拉部落入口壁面,呈現部落的狩獵文化及山林間動物、泰雅傳統服飾的圖騰。(記者李容萍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桃園市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