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辦台北戲劇獎 遭質疑獨立性
「台北戲劇獎」限定報名作品須在台北市公有劇場售票演出3場以上;圖為綠光文學劇場首部曲《清明時節》於高雄衛武營隆重展開首演。(資料照)
傅裕惠︰政府不宜介入評價民間藝術創作 演出限制公有場地也受質疑
〔記者詹湘淇、董柏廷/台北報導〕台北市文化局今年耗資一千三百八十萬元首辦「台北戲劇獎」,但官辦藝術獎項引發各界質疑。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資深劇場導演傅裕惠直言,政府不宜介入評價民間藝術創作,若由官方主導將可能影響獎項獨立性。劇場界人士也質疑,該獎項限制報名作品須於台北市公有劇場演出,根本無法反映時代潮流。
根據文化局公布報名內容,當代戲劇作品於今年七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間,在台北市公有房地劇場(含公營、公辦民營、標租公有房地之劇場)售票演出三場以上才可報名。換言之,若在非典型劇場、戶外空間或非公有房地演出則不具報名資格,例如松菸倉庫、華山拱廳、兩廳院藝文廣場、樂悠悠之口與誠品表演廳等。
鴻鴻︰21世紀許多演出都在非典型空間
許多業界人士對於場地限制報名資格提出質疑。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鴻鴻指出,二十一世紀有許多表演都發生於非典型空間,例如帳篷劇、河床劇團的「開房間計畫」等傑出作品都不在正規劇場表演,台北戲劇獎的規定落入傳統思維,相對無法反映時代潮流。
傅裕惠也表示,例如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已不再依循傳統劇場美學,台灣也有作品於私人畫廊、博物館等非傳統場域演出,若按台北戲劇獎規範,這些前衛、具有獨立性的作品只能成為遺珠之憾,最終可能只有風格相對保守、具一定製作規模的團隊才有機會入選,「市府難道不知道台灣有些劇場團隊窮到必須想這些方法來做戲嗎?」
傅裕惠表示,政府不宜介入評價民間的藝術創作,若由官方主導將可能影響獎項獨立性。她認為,民間獎項應與官方資源保持適當距離,政府可交由富有經驗的民間單位執行,或輔助民間成立獨立評審委員會進行嚴謹審查,「這樣我們得獎才會覺得很有榮譽。」
何孟樺︰文化局閉門造車、倉促上路
民進黨市議員何孟樺指出,她審查台北戲劇獎預算時就發現預算編列基準不明,且一千三百八十萬元預算規模,可說是台北市各類藝文獎項耗費最高的一項,戲劇界過去對於「創設屬於台灣的戲劇獎」有過激烈討論,文化局若要開戲劇獎的第一槍,就應多多與民間溝通,如今可見文化局在推出新政前對於民間需求了解不足,閉門造車、倉促上路,才讓戲劇界產生諸多質疑。
文化局︰初辦階段 後續將逐步調整
對此,文化局表示,由於尚在初辦階段,需考量整體量能,因此現階段限制演出地點,後續將視情形逐步調整。而在籌辦執行過程,有廣邀劇場界專業人士與關心表演藝術的大眾參與,亦陸續拜會國內重要劇場組織,獎項雖由市府主辦,實則由大眾共同參與,評審機制也將嚴守公正獨立原則。
「台北戲劇獎」若在戶外空間演出則不具報名資格。(資料照)
「台北戲劇獎」限定報名作品須在台北市公有劇場售票演出3場以上。圖為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