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圓環拆除仍強制機車兩段式左轉 民哀號:車禍風險仍高

日本名古屋的基幹巴士專用道(最右側車道),旁有右轉附加車道,若公車需要轉彎,切回一般車道即可。(標線改造台灣路提供)
〔記者林承鴻/台北報導〕台北市長蔣萬安今(25)日拍板拆除羅斯福路、基隆路口公館圓環,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以減少事故,道路交通專家多表達認同。不過,該路口未來極有可能仍維持機車強制兩段式左轉,引發不少民眾批評,因機車與汽車、行人仍會大量交織,車禍風險仍高。市府表示,是否強制機車兩段式左轉會在規劃設計時評估,確保符合法令規範,強調安全還是最優先。
標線改造台灣路主編劉冠頡指出,對於這種超高流量的路口其實做成十字路口會比較適合,但目前草圖的路型設計有非常多問題,例如缺乏路口引導,不只轉彎,連直行車流都會相當混亂。此外,路口仍強制機車兩段式左轉,因此前往待轉區的機車仍會與右轉汽車、過馬路行人交織。
「企鵝交通手札」粉絲專頁創辦人、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副理事長吳祥瑀表示,其實現況早就可以取消機車在圓環要強制兩段式左轉,但是交通局一直以公館圓環事故太多反對更改,殊不知大量的機車要去待轉區時,因為動線不夠明確,所以反而經常造成後方車輛誤判。
吳祥瑀表示,未來公車專用道會在馬路正中央,左轉車道則在公車專用道的右邊,就路口構型來說其實不是那麼理想。在這個前提之下,他對機車在公館圓環直接左轉持比較悲觀的態度。但他也說,還是會盡量跟台北市交通局溝通,讓之後公館圓環的改造,可以朝更理想的方向推進。
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處長張建華說,依目前來看之後機車還是要強制兩段式左轉,該路口有4、5線道,依法規機車須在外側2、3車道行駛。交通局長謝銘鴻也說,一般來說,機車在這種大馬路上無法在內側行駛,不過交通局會在規劃設計案評估,確保符合法令規範,強調安全還是最優先。
劉冠頡先以韓式的公車專用道設計(藍色標線)未來路型,他指出,路口重新整理之後人行空間變得非常的大,偏向生活道路的汀州路則直接改成5.5米寬雙向通行,換成紅磚鋪面(荷式處理方式)。他補充,如果用圓環設計的話半徑要夠大,並且做成渦輪圓環,利用號誌分流,但在市區道路他會傾向把空間留給行人。

標線改造台灣路主編劉冠頡以韓式的公車專用道(藍色標線)重新設計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路口重新整理後人行空間變得非常大,偏向生活道路的汀州路則直接改成5.5米寬雙向通行,換成紅磚鋪面(荷式處理方式)。(標線改造台灣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