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助理染疫事件後中研院長首發信 感謝P3動物實驗室人員盡心力

中研院P3動物實驗室助理染疫,但指揮中心和院方一開始放任外界獵巫研究員的態度,讓其他單位的P3動物實驗室人員與學者和院士看在眼裡、痛在心裡,迄今仍難以諒解,並批指揮中心雙標,醫護人員染疫就說是戰士,研究人員一出事只會究責。(本報資料照、記者楊媛婷翻攝,本報合成)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中研院P3動物實驗室日前有助理確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所幸和該員有接觸的人員全數採檢陰性,並都已解除隔離,據本報獨家掌握,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昨首度撰信、今一早發給該實驗室所在的基因體中心人員,告知去年9月因P3實驗室的案件增加,確實成立P3實驗室的規劃小組,統籌實驗室運作。
距中研院實驗室助理確診,迄今已超過14天,廖俊智發信給本次P3實驗室所在的基因體中心從業人員,在該封信中首先寫到慶幸這次助理染疫的事件並未造成社區感染,也提到過去2年來,尤其是P3實驗室第一線工作人員,在防疫研究盡心力,更細數具體的研究成果,包含該開發病毒抗原檢驗試劑模型,以及發現白扁豆萃取的蛋白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的入侵,以及發現藥物與保健品具有對抗新冠病毒的潛力,以及開發出單醣化廣效疫苗。
廖俊智在信中除感謝第一線人員的付出外,也表示院方去年9月後,因P3實驗室申請案件量增加,因此由他、副院長劉扶東和4位資深院士共同成立P3實驗室的運作規劃小組,由該小組來統籌規畫院內兩座P3實驗室,今年7月後,因申請量減少,改線上申請登記,小組僅書面審查院外申請案。
據不具名的院士說,該小組皆由院長主導,7月改書面後院方仍強勢介入;並據本報掌握,生醫所的P3細胞實驗室人員都由基因體中心的P3動物實驗室訓練,且絕大部分訓練好的人力都被調到生醫所P3,人力捉襟見肘下不幸發生此次事故。
該P3動物實驗室自去年承擔疫苗與藥物實驗工作,迄今除因這次有助理確診導致實驗室關閉,否則實驗室全年無休:據了解,年節眾人團圓,實驗室負責人、研究技師詹家琮仍每天都到實驗室親自照顧實驗鼠,有他所、不願具名研究員和院士都不平說,社會只認醫護是抗疫戰士,「研究人員何嘗不是?」並批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該如此雙標。
該助理確診後,廖俊智第一時間的記者會僅說會全面究責,指揮中心也把重點放在究責,放任外界獵巫,讓不少投入研究對抗疫情疫苗與藥物的研究員寒心,有不願具名的重量級院士說,當時院方和指揮中心對待研究人員的態度就是「有功無賞、打破要賠。」
國內僅有4座P3動物實驗室,有掌管其他單位P3動物實驗室的學者說,事件爆發後,看到很多自稱是P3專家者在評論,「有些根本只曾待過細胞P3實驗室,有的甚至連細胞P3都沒待過!」該學者說,這些進入P3動物實驗室的人,明明知做實驗對自己健康有害,但仍義無反顧。
該學者說,每人進入P3動物實驗室皆戰戰兢兢,就如上戰場的戰士,需要訓練跟武器外,更需要的是使命感跟榮譽,他直言,雖然津貼也是一種鼓勵,但津貼並不代表全部,更重要的是榮譽感,他以自己掌管的單位為例,單位中都是高考及格的公務員,流動率仍達5成以上。
該學者感嘆,該實驗室發生事故,只看到指揮中心追殺的態度,卻無視研究人員都是跟最危險的病毒作戰,讓所有P3動物實驗室的人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最讓戰士心寒的就是不幸戰死沙場了,外界卻只有罵聲。」該學者說,這次事故當然要精進相關管理,但政府也應該鼓勵其中辛苦的研究人員,「那以後研究人員都挑沒有危險的疾病來做就好,以後還有誰要做致命的病源研究?」
中研院學術及儀器事務處長陳建璋表示,詹家琮可能有協助訓練,但生醫所的P3人員都由前實驗室主持人施嘉和培訓,並表示各所人力獨立,不會有將基因體中心P3人力調到生醫所P3的情況。
陳建璋說,院方去年曾收到食藥署公文,該公文請中研院協助國內武肺疫苗的研發,因案件量大,為免同仁過勞,因此院方才籌組P3實驗室規劃小組,由成員依照申請廠商的簡報,來排定實驗順序,並讓院內兩座P3實驗室分工,生醫所的P3細胞實驗室負責動物前處理與檢體分析,基因體中心P3動物實驗室則負責攻毒與採集檢體,7月後案件減少,因此P3實驗室的排程都改為線上申請,外部廠商則由小組書面審查,兩座P3實驗室則會每1到2個月回報實驗排程。
陳建璋進一步說明,兩座實驗室的人力加總共13人,基因體中心P3實驗室人力為5人,7月後因回歸各單位掌管,因此原本的分工取消,基因體中心的P3實驗室自行處理檢體分析。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

本報獨家掌握,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今天一早發信給基因體中心的人員,信中寫到第一線研究人員的辛勞。(記者楊媛婷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