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南鐵地下化 鄭成功銅像去留看法不一

台南火車站前鄭成功銅像已佇立近七十年。(記者洪瑞琴攝)

台南火車站前鄭成功銅像已佇立近七十年。(記者洪瑞琴攝)

2025/04/04 05:30

佇立火車站前廣場近70年

記者洪瑞琴/專題報導

台南火車站前廣場已「站」了近七十年的鄭成功銅像(見圖,記者洪瑞琴攝),隨配合南鐵地下化的站前廣場改造計劃啟動,銅像要不要移走?引發話題,各界看法不一。南市交通局指出,站前廣場改造首要解決交通問題。

鄭成功銅像由知名藝術家蒲添生所創作,同時也是台灣第一座以寫實手法雕塑的鄭成功全身立像,該雕像成為日後楊英風為延平郡王祠重塑鄭氏座像主要參考。銅像高度達二六○公分,於一九五七年矗立,遙望鄭氏登台的大員地區。由於深具藝術性與典範性價值,既是特殊政治時空下的產物,也是台南歷史發展與時代變遷見證,甫於今年二月獲文資審議登錄指定為一般古物。

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鄭成功來台帶來漢人移民潮,也對原住民社會造成影響,包括土地流失、文化變遷,甚至衝突,在多元族群意識抬頭的今天,南市已有延平郡王祠,建議將銅像移至此處。

文資保護協會︰無遷移必要

「火車站是城市的門面」,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曾國棟說,在台南車站前設立鄭成功銅像,台南的歷史意象相當鮮明,實在沒有遷移必要。

南市公共運輸處處長吳俁之說,站前廣場改造首要解決交通問題,交通動線更加簡化,改善過去圓環交織和衝突的複雜車流,而且把目前只能單向循環行駛的圓環改成可雙向行駛的U形道路,許多動線不用再繞行整個圓環,號誌也更簡化。

交通局︰首要解決交通問題

廣場改造案重要目的是打造行人可親近廣場,並且整合接送區、公車停靠區、計程車排班區等功能,具有人本、綠能、永續及平權等城市發展的指標意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