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19處遺址》南鐵地下化 交長:工程、史蹟並重

台南火車站區挖出的機關維修車庫遺構。(記者王俊忠攝)
移置影響施工 王國材:遺構保留優先 調整工序 加快進度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天考察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沿線歷史遺構開挖、保存情形,對於外界關切的南鐵地下化通車時程,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工程原訂明(二○二四)年底完工,受遺構開挖移置影響,完工時程至少延後一年以上。
交通部鐵道局指出,南鐵地下化工程目前進度達七五.五九%,開工之初即提報文化遺址監看計畫,經南市文資處同意,施工過程如遇文化遺構,即停工通報主管機關,施工到今年三月七日,已發現十九處遺構,其中十五處完成移置、處理;四處分別在調查、暫時回填保護與移置作業階段。
通車時程至少延後一年以上
王國材表示,南鐵地下化肩負台南都市再生發展、整合都會區交通運輸系統,是重要交通建設。施工期間發現的遺構,也是台南古城文化資產,力求在工程進行與史蹟保存中取得平衡,工程原訂明年底完工,因施工過程發現遺構增加審議、處理時間,工程進度已落後,預估較原訂明年十一月前完工時程延後一年以上。也要求施工團隊全力配合文資保存作業,在遺構保留第一優先的前提下調整工序,儘可能加快工程進度。
立委陳椒華與民團人員會勘認為,十九處遺構從兩千年前的聖功女中遺址到清朝城垣遺跡、糖間遺構等,是很重要的文資發現,將再開協調會釐清十九處遺構文資審認問題。
考古團隊完成遺構列冊追蹤
南市文資處說明,十九處遺構由考古團隊調查清整後,皆已完成列冊追蹤審查,針對列冊追蹤標的後續處理,也經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於法有據,並強調絕無草率或違法情事,更以最嚴謹與專業的態度從嚴審查。
王國材與南市文資處都說,遺構日後經審查有文資價值者,計畫移回到南鐵地下化的綠廊帶作保存與展示,可結合綠廊帶提供民眾的休憩功能,使南鐵遺跡的通盤規劃設計與綠廊帶能新舊融合及共存共榮。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立委與交通部鐵道局、南市府文資處人員會勘南鐵地下化工程挖出的遺構。(記者王俊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