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中消暑特產 清腸解熱來碗麻芛湯

麻芛湯一般都會放塊地瓜在裡頭。	(記者歐素美攝)

麻芛湯一般都會放塊地瓜在裡頭。 (記者歐素美攝)

2024/06/10 05:30

早年種黃麻編繩製袋 嫩葉煮湯變小吃 南屯、大里種植較多

記者歐素美/專題報導

麻芛被視為台中特產!每年約五月起,台中市許多市場、街邊常可見販售麻芛湯的小吃攤。農業局統計,台中市麻芛生產面積不到五公頃,南屯是最大產地,佔約二.五公頃,大里其次,佔約二.二二公頃。

季節性食材 每年5月起開賣

不過,致力推廣麻芛產業的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創會長江鳳英表示,麻芛其實並非台中特產,只是在台中被發揚光大,宜蘭、台東、花蓮等地皆有麻芛,而非洲、地中海,甚至遠在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營也食用麻芛。麻芛清腸解熱,被視為消暑聖品。近年來隨著食品加工的進步,麻芛粉可應用在任何食材上,除了季節性的麻芛湯,民眾一年四季都可吃得到麻芛。

萬和宮2004年成立麻芛文化館

農業局統計,台中市麻芛生產面積不到五公頃,但實際上,很多民眾種植麻芛,因面積低於○.一公頃或未向農會等申報,致未被納入統計。南屯是台中麻芛的最大產地,據說,主因當年南屯開墾,需要大量鐵器與農具,打鐵店林立,致有「犁頭店」之稱,而牛隻墾地拖犁的繩索就是利用黃麻所製,農友種植黃麻製作麻繩,並將嫩葉部分用來煮食,麻芛湯就成了當地特色小吃。當地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萬和宮,並於二○○四年成立「麻芛文化館」。

煮食費工 需先搓揉逼出苦水

身為豐原人、嫁為南屯媳婦的江鳳英則說,她從小吃麻芛長大,豐原一帶吃麻芛的風氣鼎盛,主因日治時期,豐原有「布袋會社」(台灣製麻株式會社),民眾種植黃麻以繳交給布袋會社作為米袋(布袋)等紡織原料,早期的豐原不僅是工業城,更是糕餅之鄉,很懂吃,因而利用黃麻嫩葉煮食,發展出麻芛湯,由於早期的黃麻會苦,因此需用力搓揉將黃麻的苦水揉出才能煮食,十分費工,因此,訪客上門,若是主人家端出麻芛待客,代表十分重視來客。

麻芛撕好葉後需放在網袋中搓揉去苦味。(魏彰志提供)

麻芛撕好葉後需放在網袋中搓揉去苦味。(魏彰志提供)

江鳳英致力推廣麻芛產業。(記者歐素美攝)

江鳳英致力推廣麻芛產業。(記者歐素美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臺中市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