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邊農電共生 香草莢國際評鑑獲獎
推廣「營農光電」 光電板下種高經濟作物 獲比利時ITI評鑑三星獎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光電遭貼上與農爭地標籤,全台最早發展養水種電的林邊及佳冬地區,在地「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經過長期經營及試驗,投入光電板下的「營農型種植」,並鎖定高經濟價值、有香料皇后美譽的「香草莢」(Vanilla),最近獲得比利時ITI國際風味評鑑所最高殊榮的三星獎,該協會創辦人陳錦超說,相較於每公斤可賣出四二五美金的好價格,他更希望將「營農光電」可行的理念宣導,為光電與農業創造多贏。
愛家鄉土地 醫師夫妻5年種植成功
香草莢屬高端香料,經濟價值高,林邊鄉陳錦超與吳麗珠醫師夫妻,因為對家鄉土地的愛,歷經五年時間,成功在光電板下種植香莢蘭。
早在三十年前就投入地方創生的陳錦超與吳麗珠夫婦,在一九九八年與鄉內賢達成立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倆人表示,莫拉克風災後屏東縣政府為協助地層下陷重災區重建,積極推動養水種電,位於佳冬鄉的向陽光電廠初期嘗試種植有機蔬菜,因實際效益不敷成本而暫停,二○一七年桃園農改場發表農電共生試驗作物,啟發他們的香草之路,該協會取得向陽農業生技公司同意,進場種植香莢蘭。
因地制宜 尋找適合光電棚下農作
夫婦倆說,對於農地與光電的爭議,農業部及經濟部應該要因地制宜,尋找出適合各地光電棚下的高經濟農作,讓土地維持生機並創造出高經濟效益,希望藉由種植香莢蘭的成功案例,讓農電共生共存成為可能,也期待以高品質香草莢做為國際競爭,與在地產物相互結合,讓世界看見屏東。
光電案場結合農業 屏縣有兩成
縣府綠能辦公室表示,屏東縣目前已完成建置案場中,約有兩成光電案場結合農業設施並存使用,如農棚、畜禽舍屋頂、室內養殖魚塭屋頂等,希望在維持產業生產與追求土地永續概念下,提升土地多重利用的價值。
陳錦超說,屏東太陽能板下有適合的溫度與濕度,能種出高品質的香莢蘭青豆筴,香草醛達香草醛達二.二%以上,因此決定送到比利時參賽,竟獲最高殊榮肯定,他希望能在光電與農作間取得新世代的平衡概念推廣出去,讓光電結合農業共創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