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藍鯨骨骼標本 海生館展出
國內首尾藍鯨完整骨骼標本完整展示,團隊自豪是全球姿態最擬真的版本。(海保署提供)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二○二○年一月在台東長濱鄉海灘擱淺的藍鯨,經過將近四年精心整理後製成骨骼標本,昨天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世界水域館展出,成為全球第二十五座藍鯨骨骼標本,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昨與館方共同舉辦藍鯨開展活動,她對參與擱淺處理的海巡弟兄、成功大學團隊及藍鯨骨骼修復計畫的專家、團隊表達感謝。
管碧玲表示,藍鯨展象徵藍鯨的重生路,希望透過展示與解說,能提升大眾的海洋生態保育觀念,為讓珍貴標本得以完整保留,海委會海保署與成功大學海洋生物、鯨豚研究中心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已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合力進行藍鯨骨骼重建組裝、展示及典藏,以供學術研究及教育推廣。
海生館館長陳啟祥說,藍鯨展將帶領來訪遊客、學子進入海洋探索海洋,感謝海委會與海保署提供藍鯨骨骼標本給海生館,未來海生館也將開放藍鯨給各界研究。
海保署表示,參觀民眾可近距離欣賞藍鯨骨骼標本,深切體會台灣首例擱淺藍鯨所傳達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當時纏繞於藍鯨嘴上的尼龍繩及附著於上的耳條茗荷(海洋生物藤壺的一種)同時展示在旁,藉由完整展示提醒漁具纏繞是大型鯨類及其他海洋生物常見死因,唯有人們自主回收作業或廢棄漁網具,不任意棄置,才能降低海洋廢棄物對於海洋生物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