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傳承近80年 福善堂製花包避邪

為了傳承客家人惜物愛物與敬天崇地的文化精神,福善堂與豐田國小合作開辦花包製作課程。(記者邱芷柔攝)

為了傳承客家人惜物愛物與敬天崇地的文化精神,福善堂與豐田國小合作開辦花包製作課程。(記者邱芷柔攝)

2020/02/02 05:30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內埔鄉豐田村福善堂有個緣起於日治時代的保平安方式,廟方把撿骨後的棺木屑、孝服屑摻入客家人用來祭祀的盤花,製成「花包」送給信徒沐浴,用來避邪趨煞,傳承至今近八十年。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今年媒合廟方與地方小學開辦花包製作課程,傳承這項習俗。

盤花是客家人就地取材自製的祭祀供品,盤花曬乾後,就成為福善堂花包主要材料,另外要加入碎布、麻衣孝服、棺木屑、鹽、米、細沙、抹草、蓖麻、黃壩梨葉等資材。

福善堂志工鍾美妹說,「花包」是第一屆堂主傅添榮所創,日治時代因醫藥缺乏,堂主組織草藥隊提供民眾到廟裡求醫,後來醫師法施行,廟方即不再讓人求醫。

屏縣客務處長陳麗萍表示,豐田國小與福善堂溝通後,將較難取得棺木、麻衣等素材,換成孩子們的祝福,讓學生在包裹素材的紅包袋上寫下祝福話語。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屏東縣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