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立霧溪口小燕鷗去年「團滅」 今年巢數少一半

小燕鷗親鳥正在鳥巢孵蛋。(讀者陳體發提供)

小燕鷗親鳥正在鳥巢孵蛋。(讀者陳體發提供)

2024/06/13 18:19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每年4月到8月是二級保育類夏候鳥「小燕鷗」來台繁殖的季節,去年6月立霧溪口沙洲棲地小燕鷗巢位遭「團滅」,約有100巢鳥蛋被撿走,花蓮鳥會今年監測立霧溪口巢位,發現數量只有往年一半。為避免再次發生憾事,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呼籲民眾,不要把車輛開進河口沙洲、勿撿拾鳥蛋,一起守護河口棲地環境,將加強巡邏。

小燕鷗在台灣是普遍夏候鳥,每年春夏飛到立霧溪口、花蓮溪口出海口沙洲繁殖,最近花蓮縣野鳥學會志工發現,有沙灘車及民眾車輛開進河口沙洲,影響小燕鷗孵蛋及育雛。

去年曾發生沙灘車輾壓破蛋、民眾撿拾鳥蛋,鳥會監測志工發現,立霧溪口100多巢內鳥蛋全數消失,不翼而飛,花蓮縣政府去年也在立霧溪與花蓮溪出海口設置告示牌設施,提醒人車勿入。

花蓮縣野鳥學會總幹事何瑞暘說,往年夏季截到6月份統計,飛抵立霧溪口繁殖的小燕鷗約100巢上下,鳥會昨天調查顯示,今年截至目前累積49巢,每巢約2枚蛋,另有部分明顯巢位內雖然有蛋,但親鳥已棄巢,在沒有親鳥保護下很快就會被太陽曬乾,顯示棲地擾動相當大!

他說,好消息是,昨天最新一次調查發現,立霧溪靠近中央新生成的沙洲,因水流阻隔,形成比較隔絕的環境,也找到10幾個巢位、附近有小燕鷗成鳥活動覓食,目前調查持續中,希望透過加強巡護,讓小燕鷗棲地減少干擾,增加繁殖成功率;此外,今年鳥會也新增監測和平溪口,今年有調查發現約60巢、100多隻成鳥活動。

何瑞暘說,小燕鷗在立霧溪口沙洲集體築巢,母鳥將蛋產在較大的卵石間,底下有碎石和草木、沙子等巢材提高溼度,每巢約下1到3顆蛋,蛋陸續孵化後,等到7、8月雛鳥羽翼豐滿,就會和親鳥一起飛往南半球澳洲度冬,希望民眾能夠一起守護小燕鷗。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指出,為了防止去年事件重演,呼籲民眾不要把車輛開進河口沙洲,以免輾壓到鳥蛋及幼鳥,已經在周邊路段加裝監視器,防止不法情事,也派遣新城工作站森林護管員加強巡邏,希望減少小燕鷗棲地受干擾的情況。

小燕鷗是台灣夏候鳥,體型小巧、體長約22到28公分,夏季時嘴喙呈黃色,先端黑色,腳橙黃色,身體為灰白色,背部灰色,頭頂、後頸及過眼線黑色,額前形成一塊三角形白斑,辨認度極高。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指出,從2021年起和花蓮縣野鳥學會團隊合作,調查小燕鷗繁殖情形,發現立霧溪有小燕鷗需要的豐富魚類資源,河床沙洲棲地穩定也適合繁衍,成為花蓮北區小燕鷗相當重要的繁殖棲地。

小燕鷗鳥蛋及孵化的雛鳥。(花蓮縣野鳥學會提供)

小燕鷗鳥蛋及孵化的雛鳥。(花蓮縣野鳥學會提供)

小燕鷗在河川沙洲覓食。(林業署花蓮分署提供)

小燕鷗在河川沙洲覓食。(林業署花蓮分署提供)

小燕鷗覓食。(記者花孟璟攝)

小燕鷗覓食。(記者花孟璟攝)

成群在立霧溪口覓食的小燕鷗。(花蓮縣野鳥學會提供)

成群在立霧溪口覓食的小燕鷗。(花蓮縣野鳥學會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花蓮縣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