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億年前古老恆星流現形 存在於銀河系嬰兒期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的兩道古老恆星流,藍色為「濕婆」,黃色是「夏克禔」。(路透)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太空總署(ESA)的「蓋亞(Gaia)」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資料,在接近銀河系中央發現兩道120億到130億年前的古老恆星流,可能是銀河系最早期的基本組成部分,在銀河系旋臂結構出現前就已經存在。這項發現為了解銀河系的形成提供了新見解。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天文物理學家馬漢(Khyati Malhan)和天文學家瓦特-李克斯(Hans Walter-Rix)分析「蓋亞」資料,發現這兩道恆星流,以印度神話中創造宇宙的神祇「濕婆(Shiva)」和「夏克禔(Shakti)」命名。
這份21日在《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兩道恆星流,可能是兩個大約120億年前與銀河系原始部分合併的獨立星系殘餘物,由大批有相似化學成分的恆星組成,每道恆星流有大約太陽1000萬倍的質量。
馬漢說,「真正令人驚嘆的是,我們能探測到這麼古老的結構」,這都有賴蓋亞任務提供史無前例的數據。2013年發射的蓋亞太空望遠鏡,主要任務是以空前精確度和規模,繪製銀河系中10億顆恆星位置、距離和相對於太陽運動的三維度星圖。
據信,在130億年前開始形成的銀河系現呈螺旋狀,中心略為突起的碟盤狀結構直徑大約10萬光年,從中心向外伸展出旋臂,地球所屬的太陽系就位於其中一個旋臂。而宇宙據信是137億到138億年前在「大爆炸」後誕生,銀河系開始形成時,宇宙正以飛快的速度產生第一批恆星、星系。
馬漢指出,「透過辨識出兩個在非常早期就凝聚在一起的恆星結構,可能得以了解銀河系形成的非常初期階段,那次的合併可能是銀河系星盤形成前的最後一次事件」。
「濕婆」和「夏克禔」恆星流目前位於距離銀河系中心約3萬光年處,「濕婆」的恆星群比較靠近中心。這些恆星為「貧金屬星(metal poor)」,或「第二星族星」,指除了氫、氦元素以外,所含鐵、碳、氧等較重元素少。宇宙大爆炸後產生的初代恆星不含這類較重元素,越後面一代恆星,這類元素越多,因此金屬豐度(metallicity)高,代表恆星越年輕。
馬漢指出,「我們希望追蹤銀河系從最初到今日的形成和演進過程,就像播放一場長達130億年的電影」,但是目前只有粗略的了解,還有待蓋亞和未來其他探測任務,能揭露出更多訊息。
-
「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傳回首批影像 壯觀景象令人驚嘆
-
歐幾里得望遠鏡「視力模糊」 歐洲太空總署加熱除冰
-
北港創生新能量 旅人市集年末展售會
-
改寫天文學認知! 獵戶座驚現未被恆星綁定的「二元天體」
-
第九行星是否存在? 科學家找到最新「在場證明」
-
統一全球新科技基金績效以1打74居冠 人氣強強滾
-
天文學家震驚! 詭異行星挑戰人類現有理論
-
韋伯太空望遠鏡震撼發現!Gz9p3星系挑戰宇宙形成理論
-
共軍又有高層貪腐落馬 2中將遭罷免全國人大代表
-
誰撞倒黑洞? 它竟奇特「側躺」意外曝光
-
中國廣東某中學要學生簽承諾書:自殘自殺與學校無關
-
俄羅斯黑海沿岸發生漏油事件 地方當局宣布緊急狀態
-
紐時:美國吹保守民粹風 川普2.0改寫政治篇章
-
全美目擊UFO及不明無人機 美前國防官員:政府隱瞞事實
-
俄羅斯貨船沉沒地中海 船東:遭恐怖攻擊
-
俄羅斯開始使用比特幣進行國際支付 抵抗西方制裁
國際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