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桃園》海洋公民科學家 記錄藻礁生態25物種

2022/10/31 05:30

桃市府海管處培訓海洋公民科學家,室內課程講解藻礁生態。(桃市府海管處提供)

〔記者鄭淑婷/桃園報導〕桃園市海岸線長達四十六公里,涵蓋珍貴的藻礁生態,市府海岸管理工程處今年開設海洋公民科學家培訓課程,培育出七十八人,協助拍攝及記錄藻礁生態,迄今上傳三六五張照片,經鑑定、記錄到草蓆鐘螺、司氏酋婦蟹等廿五種生物,是群海岸生態保育的靜默尖兵。

觀新藻礁保護區 8年來增為345種物種

桃園市在二○一四年七月劃設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範圍在觀音區小飯壢溪以南到新屋區後湖溪口以北的沿海,總物種從劃設前的一二九種,劃設後經調查增為三四五種,也在北緩衝區新發現廿八群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物種柴山多杯孔珊瑚。

培育出海洋公民科學家 觀測藻礁生態

海管處長林立昌表示,海洋公民科學家核心概念是號召公眾一同參與生態與環境資源調查,市府為了長期觀測藻礁生態,首次培訓海洋公民科學家,學員主要為在地志工、退休人士或對海洋生態有興趣者,也有記錄鳥類生態者、具潛水背景者跨域參與培訓,卅五小時課程包括生態研習、戶外生態實拍、水中相機使用等,並由國際級水下攝影師教授潮間帶生物拍攝技巧。

拍攝、記錄、上傳 再經專家鑑定物種

海管處將公民科學家拍攝及記錄到的藻礁生態,上傳到「觀新藻礁海洋公民資料庫」平台,再經由專家鑑定物種,逐步建置完整的藻礁生態庫,統計已上傳三六五張照片,記錄到廿五種生物,包括珠螺、草蓆鐘螺、花冠海燕與司氏酋婦蟹等,其中,司氏酋婦蟹多生活於低潮線的岩石縫洞中或珊瑚礁叢中,日前舉辦展覽呈現公民科學家的初步成果。

由於海洋生態不是固定的,藉由公民科學家就近、無時間限制等特性,可以彌補專家學者實地研究、觀測的侷限,海管處計畫將公民科學家參與範圍,擴大到沙丘、濕地、石滬等海岸生態區域。

水中相機使用也是海洋公民科學家培訓課程之一。(桃市府海管處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