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農業碳權座談》BSI台灣分部總經理蒲樹盛 補助碳權申請 提高誘因

2022/04/04 05:30

BSI台灣分部總經理蒲樹盛。(英國標準協會提供)

台灣要在二○五○年邁向淨零排放,農業部門的碳匯如何變成碳權增加農民收入,國際公認的標準驗證機構BSI(英國標準協會)台灣分部總經理蒲樹盛建議,可分標準碳權申請、簡易的減碳憑證兩方向進行。

蒲樹盛指出,標準碳權申請方面,可由專案資金提供者如農民本身、農會或其他金融業者提供所需資金,取得碳權後,碳權歸屬於資金提供者,資金提供者或農委會可給予農民適當補助提高誘因。蒲樹盛說,簡易減碳憑證方面,提供基線以及減量措施後的個別排放量計算方式,例如農機具電動化,農民在更換機具後,可檢附購買證明向農委會申請補助,減碳憑證歸農委會。不過,較複雜的案件情境較難評估,例如水稻種植條件變更,需有機制確認農民耕作條件是否符合預期的方式。

對於森林、土壤及海洋和溼地四大領域如何達到每年一千萬公噸的碳匯,BSI建議應先進行由下而上的盤查,國家清冊現階段僅統計林地二氧化碳移除量,並未包含農地、草地、濕地等,首要應盤點綠碳及藍碳的國家整體排放量,才能決定後續管理策略。

BSI也提到,國內已有漁電共生、農舍設置再生能源等法令規範,因漁電共生以及農舍設置再生能源設備多為點狀,可躉售給台電作為電網中再生能源,即可達到銷售給其他部門的目的。畜牧廢水經厭氧處理產生的甲烷排放若能經過收集以及燃燒產熱轉換成電能,亦可提供貢獻,建議可規劃提供此方面的額外補助措施。

BSI建議,胡蘿蔔與棍子可併行,例如農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部份來自於露天燃燒,以稻稈為例,已有空汙法管制,但除了罰款外,若能針對於稻草捲業者收購稻草或給予農民稻稈回收獎勵措施,可望讓剩餘廢棄物轉化為材料與能源效果更顯著。(記者邱芷柔整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