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睡不飽侵害人權? 教育部人權素養專刊倡「兒童休息權」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教育部攜手推人權教育,盼把人權當成必備素養,教育下一代,學者專家編撰「人權素養專刊」近日出爐。(教育部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學生睡不飽侵害人權?教育部國教署邀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張茂桂等21位學者專家、教師及人權工作者,共同編撰「播下人權種子、實踐希望未來」人權教育素養專刊近日出刊,倡議18歲以下兒童及少年均具有休息權。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教育部攜手共推人權教育,12年國教新課綱把人權當成必備素養,教育下一代,要為教師人權增能,加強學生對人權教育的認識,盼逐步實現「以人權為本」的校園環境。
專刊提到「兒童的遊戲權和休息權」,舉高中生阿佑騎單車差點撞到人為例,因為他前一晚補習完,寫完功課都要快晚上11點,早上才會精神不濟、邊打瞌睡邊騎車。學者專家們提出「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第1項「兒童有休息權」,強調未滿18歲者應有充足的睡眠。也另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提出延後上學的意見。
教育部長潘文忠在專刊中表示,自由民主法治價值已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共識,但社會對人權的觀念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存在傳統文化與權利本位的價值競合,也存在世代差異,校園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極重要的地方,教育人員精進提升人權教育知能,採取符合人權觀點的校園治理、課程目標、教學方法等是落實人權教育的關鍵。
國教署長彭富源則表示,國家人權委員會今年與教育部合作推動人權教育深耕計畫,針對中小學教育現場規劃「領導人才人權培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及「教師人權增能札根」等重點,逐步實現「以人權為本」的校園環境。
專刊共有14章,接軌國際人權機制發展,介紹聯合國核心人權公約的在地化,並針對「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及「兒童權利公約」等5大公約詳加說明。
專刊也結合校園實際案例,講解性別平等、原住民族、新住民、兒童權利、特殊教育、修復式正義與轉型正義等議題,透過案例故事解析,提出深入淺出可操作的建議,成為教育現場的師生共學、校園治理的參考。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教育部攜手推人權教育,盼把人權當成必備素養,教育下一代,學者專家編撰「人權素養專刊」近日出爐。(教育部提供)
-
陳菊履勘旗津、前鎮漁港 籲產官學共同改善漁工人權
-
老師未經同意剪掉女童頭髮 美家長向學校求償2780萬元
-
AI升級典範 台哥大總經理林之晨榮獲IDC未來企業大獎「年度CEO」
-
談急性精神疾患強制治療實務 林靜儀:別讓良善立意害錯失治療良機
-
人權展首次日本出展 謝長廷:民主自由不會自動從天而降
-
豪華大器 Mercedes-Benz V 250 d AVANTGARDE 滿足各式旅程
-
機車鑰匙「丟車廂」無解?內行曝2妙招:3秒鐘取出
-
「這2地」最常發生事故!老外怒批「台灣人開車極不友善」
-
求職卻「陌生來電」暴增 網揭人資「理想流程」
-
麥當勞厚鬆餅堡3天賣光光!網曝「數字」轟飢餓行銷
-
課業壓力山大 兒盟:台灣兒少生活滿意度連三年下降
-
有糖尿病「別做1件事」!過來人透露:不到4個月就走了
-
夜市賣「告敏晨」是什麼?網笑翻:只有台灣人看得懂
-
屏東三迎王南州迎王壓軸燒王船 數百名信徒恭送秦大千歲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