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空污稽查結合物聯網 全台已佈設3200點

2018/11/08 12:57

感測器目前已佈設3200點,更準確監測空品。(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想更精確知道自己周遭空氣品質如何?環保署推動物聯網科技與智慧稽查結合,透過大數據及AI輔助執法,今年已累積建置3200點,民眾只要動動手指,就可即時掌握自己生活空間的空品,而執法單位也能藉此釐清污染來源,發揮查察效率。

環保署表示,透過建置感測物聯網可提供民眾在地空氣相關資訊,而截至今年10月,已有4都(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高雄市)及9縣市(宜蘭縣、基隆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屏東縣)完成約2500點感測器布建,加上去年建置700點感測器,約涵蓋全國120個鄉鎮市區行政區、44個主要工業區及科學園區,共3萬多家列管工廠受監控。

環保署說,現有大型監測站是監測較大區域綜合情況,感測器則是裝在大約3米高度,可裝在路燈、電線桿等,監測小區域、局部的空氣品質,3分鐘就能產生1筆資料,民眾可以直接透過「愛環境資訊網」看到包括細懸浮微粒(PM2.5)、溫度、濕度等資訊。

而在執法、稽查上的應用,環保署說,可透過將民眾感受與大數據結合分析,進而鎖定污染熱區及可疑事業,再從使用科技工具觀察物聯網感測數據、勾稽比對許可申報等方面多管齊下,能夠使得執法更精準,目前已經依此方式對12家違反環保法令的事業進行裁罰。

不過感測器內關鍵元件的部分,環保署指出,目前都是購買外國產品,為了能夠發展我國相關領域產業,包括工研院、清大等研究機構,都投入監測各種污染物,包括PM2.5、臭氧、一氧化碳、硫氧化物等等各類型感測器的研發,未來則必須歷經嚴格品管、驗證等程序,且又能符合環保署標準,就能夠採用,更可以進一步發展成商品。

為了讓各界更瞭解感測物聯網的應用,環保署將於本月16日、17日假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環境感測物聯網與產業創新」研討會,透過會議讓國內外環境感測物聯網趨勢與研發技術的業者及民眾參與交流。

我國相關研究單位也正在積極研發各種污染物感測元件。(記者楊綿傑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