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白玉蝸牛」是什麼? 一次揭秘!

2017/11/21 07:30

白玉蝸牛肉質軟嫩無腥味,很適合烤、炒、炸等製成各式料理。(記者李惠洲攝)

〔記者陳淑慧/彰化報導〕你一定看過蝸牛,但你有看過身體是白色的蝸牛嗎?原來這特別的蝸牛被稱為「白玉蝸牛」,而且還能用來入菜,趕快一起來瞧瞧這獨特的蝸牛吧!

蝸牛博士羅暐勛表示,白玉蝸牛由一般我們所看到的非洲大蝸牛白子化(變種)而來,也因身體雪白如玉,於是有了這個美麗的名字。少了黑色素的白玉蝸牛除了體色不同,肉質更柔軟Q彈,也少了黑蝸牛會有的體味,很適合烤、炒、炸等製成各式料理。

而追溯起白玉蝸牛的歷史,其實是日治時期,一位日本人從菲律賓把牠引進來台灣,後來約二十年前,台灣小品蝸牛生態養殖園農場總經理詹俊傑意外得知南部有發現變種的白蝸牛,一開始每對要價20萬元,之後有人嘗試繁殖做為寵物蝸牛,但每隻仍賣到500元。於是二人突發奇想,也許可以來量產白玉蝸牛,遂花了30萬元買了600隻,並開始研究如何繁殖及飼養,後來飼養的蝸牛量才達到可販售、做為肉蝸牛使用。

看完以上介紹是不是更了解白玉蝸牛了呢?下次要是看到身體是白色的蝸牛,可別太驚訝囉!

非洲大蝸牛體型大、體色黑,肉質較硬,經常被一般熱炒店用來做為炒螺肉。(記者李惠洲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