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興村原住民 用陶甕燒錄家族及部落歷史
2017/05/22 15:25
正興村陶甕開展,縣長黃健庭(後排中)及金峰鄉長宋賢一(後排左二)與作者們合影。(記者黃明堂攝)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爸爸狩獵的英姿、媽媽慈祥的面容,還有出草的獵人頭文化…,都「燒錄」在陶甕上,金峰鄉族人用陶甕寫歷史,記錄家族與部落的故事與生活百態。
台東縣文化處今天起在台東市區的中華會館舉辦正興村陶甕村主題展,參展作者大都是老人家,擁有老練的製甕技術,有的展品還是從床鋪底下挖出來的傳家寶,還帶著蛛絑絲陪同展覽。
這次參展的藝術家包括女頭目宋林美妹在內,還有曾金枝、沙桂花、歐銀花、歐春妃、麥承山、宋賢次、鄭振興、葉秋妹等排灣及魯凱族人,還有東華大學副教授王昱心。
陶甕是排灣及魯凱族常見器物,作為祭祀器物、婚嫁聘禮、釀酒及其它生活器具。正興村從1995年開始推動傳統陶藝研習,老一輩學習做陶甕,把他們知道的文史記錄在甕裡。
縣長黃健庭今天開展並且觀展,由老人家解說作品。金峰鄉長宋賢一的母親宋林美妹指著一只陶甕上有女人面容,她說,這是「媽媽」。宋賢一說,沒看過祖母本人,陶甕上的慈祥面容將代代相傳。
同樣是甕上的人臉,另一個由曾金枝創作的則是「出草」,記錄著以前的祖先獵人頭後,將人印在甕上留存。
也有人將父親狩獵英姿,或自己從平民變公主的往事烙在甕上,麥承山則將族譜寫在甕上。有的甕寫下族人上山取水的克苦生活,也有人記錄八八水災的苦難。
女頭目宋林美妹(右)把媽媽的面容留在陶甕上。(記者黃明堂攝)
麥承山把族譜寫在陶甕上。(記者黃明堂攝)
曾金枝的陶甕上有「出草」的人首。(記者黃明堂攝)
縣長黃健庭參觀正興村陶甕展,聽族人講故事。(記者黃明堂攝)
-
原民特色郵筒啟用 部落耆老感動
-
宜縣寒華大橋 居民盼依古地名改為「木古路大橋」
-
江詩丹頓再獻大師傳奇 多款卓越傑作 彰顯超凡匠藝
-
偏鄉原民弱勢童「做公益」 以火溫暖部落長輩
-
原民部落搬進校園 中原大學這堂課用吃的
-
百步蛇誤闖部落 原民驚喜拍照留念
-
花蓮萬榮01:19規模4.5地震 最大震度4級
-
台南下營02:16規模3.9地震 最大震度3級
-
社頭芭樂冰淇淋 農鄉新亮點
-
蔣萬安違規路段 先劃自行車穿越道線
-
優先劃設「御用路段」 北市議員批有失公正
-
國外選手不到3成 世壯運挨批淪「雙北運動會」
-
外縣市挖走 北市議員憂留不住棒球人才
-
12強棒球賽直播 台日大戰千人應援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