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法》郭瓊瑩︰墩柱粗應隱形 建議綠化
2024/02/19 05:30
〔記者何玉華/台北報導〕長期關注高架橋下基礎建設的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教授郭瓊瑩指出,台灣有地震問題,橋樑墩柱比較粗壯,占用面積大,從公共空間美學來看應該是要隱形而非凸顯,並不贊成彩繪,她建議全面推動綠色產業,台灣技術不是問題,是公共工程招標規範沒有進步,應從招標文件修改推動植生牆,不僅綠化又能兼顧碳匯。
郭瓊瑩說,大面積的墩柱,從公共空間美學來看應該是要隱形而非凸顯,盡量低調、「灰灰的」跟環境融合,而不是跳出來,一般民眾或決策者喜歡用彩繪,就像許多變電箱彩繪成各種顏色,反顯得欲蓋彌彰。而高架橋有的很高如市民大道、有的很低如建國南北路,不同的高度有陽光折射、日照的問題,並非每一種高架橋下都可以長植物,因此優先以陰性植物為選擇。
她認為,重視高架橋下基礎建設被人忽視的美學,若能夠兼顧綠化,還可以增加碳匯,價值是很高的,在許多國家都已經嘗試在做,包括新加坡,連緯度比台灣高的日本,也能利用外加的植生牆,不須直接貼附在墩柱結構體上,以各種先進的科技工法,讓植物攀爬上去。也由於不會攀附在結構體上,反而可以預鑄,更能系統性的做。
-
大罷免加溫 中選會已收到43名立委罷免案
-
台北家長接送區不足 僅4小學設臨停格
-
扶植新創 台北好購平台累積採購5千萬
-
助樹葬骨灰分解 台北殯葬處:噴溶磷菌
-
翡翠水庫去年發電8.5億 創38年之最
-
李彥秀美國房產僅1間? 四叉貓曝房屋資訊:A房房東住址就是B房
-
黃國昌備戰一日北高 潘俊霖酸:騎完全程可能有人袋子放地上贊助你
-
柯文哲被爆直通習近平 李忠憲:罷免就是剿匪、拯救台灣最後機會
臺北市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