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國美館危觀風景 文化空間開啟漢原對話

2017/02/07 06:00

張恩滿與台東莿桐部落合作,在新作〈重如鴻毛〉中重新製作出傳說中會發出聲響的大風箏。(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以原住民族為主題策畫的展覽,該有什麼樣的面貌?常被問及「有哪些針對原住民族的補助或扶植」的文化部,又秉持何種策略和態度?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危觀風景──原住民族文化與空間部署》特展,試圖以打破漢原分界、原住民族裔與非原住民族裔創作者共同展出的方式,來開啟對話並回應討論。

策展人黃舒屏表示,台灣藝術史中的「風景」,和這片土地經歷的族群遷徙及衝突過程密切相關,《危觀風景》聚焦風景美學背後的文化地理,從80年代的原運開始,串聯「蘭嶼,一九八七」、「莫拉克,二○○九」、「美麗灣,二○一二」等3個代表國家政治、氣候變遷、資本利益力量影響原住民族空間及景觀的主題,透過8位/組藝術家的創作,呈現「自我」與「他者」的多元視野。

「蘭嶼,一九八七」展出關曉榮入駐蘭嶼訪查、拍攝,記錄達悟族人反核廢行動的系列影像,該系列曾在《人間》雜誌連載,引起對原住民族生存主體、文化處境等問題不可忽視的公共論述。

重創台灣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多個原民部落大規模遷移,伊誕‧巴瓦瓦隆的部落便在風災後遷徙到山腳下的永久屋,他希望透過作品重新省思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方式,藉由「紋砌刻畫」來傳達由文化開始的建構和重建;見維‧巴里以災後漂流木為媒材,結合水墨創作,應合木材破碎的紋理,創作出描繪樹木隨土石流傾瀉翻滾的「迴‧留」系列;王有邦以影像及文字記錄好茶部落的人物及空間樣貌,見證好茶部落流逝於各種空間政策、自然災害等的風景及空間轉變,並透過與海馬迴藝工隊的合作,以木冊頁裝置、地圖繪製結合攝影作品,展現出好茶部落的生命歷史。

「美麗灣,二○一二」從引發原住民抗爭的台東美麗灣度假村爭議談起,包括以美麗灣及東部開發為題的范曉嵐〈未竟之路〉,宜德思‧盧信以人像為主的「我看見」系列,張恩滿與台東莿桐部落合作、重現傳說中會發出聲響的大風箏及傳奇人物Ngayaw的歌的新作〈重如鴻毛〉,及林介文以回收布料創作,象徵失去傳承脈絡的身體,以交纏姿態集體抵抗的作品〈打包〉。

《危觀風景》即日起展至4月9日,地點在國立台灣美術館。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